師子月佛本生經
失譯1卷CBETA T0176少于一万字 38 min 白话文由 GPT-4 翻译
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
新為失譯人名附三秦錄
如是我聞:
如是我闻: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,與千二百五十比丘百菩薩俱。
一时,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,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和众多菩萨在一起。
爾時,眾中有一菩薩比丘,名婆須蜜多,遊竹園間緣樹上下,聲如猨猴,或捉三鈴作那羅戲。時,諸長者及行路人競集看之。眾人集時,身到空中,跳上樹端作獼猴聲。耆闍崛山八萬四千金色獼猴集菩薩所,菩薩復作種種變現令其歡喜。時,諸大眾各作是言:「沙門釋子猶如戲兒,幻惑眾人,所行惡事無人信用,乃與鳥獸作於非法。」如是惡聲遍王舍城。
那时,在人群中有一位菩萨比丘,名叫婆须蜜多,他在竹林中攀爬树木,声音像猿猴一样,有时还拿着三个铃铛表演那罗戏。当时,许多长者和路人都争相前来观看。当人们聚集起来时,他跳到空中,跳到树梢上,发出獼猴的声音。耆闍崛山上的八万四千只金色獼猴聚集在菩萨那里,菩萨又变化出各种形态,使它们感到欢喜。这时,众人都这样说:“沙门释子就像戏子一样,迷惑众人,他们所做的坏事没有人相信,竟然与鸟兽一起做非法之事。”这样的恶言传遍了王舍城。
有一梵志,上啟大王頻婆娑羅,白言大王:「沙門釋子作諸非法,乃與鳥獸作那羅戲。」王聞此語,嫌諸釋子,即敕長者迦蘭陀曰:「此諸釋子多聚獼猴,在卿園中為作何等?如來知不?」長者啟王:「婆須蜜多作變化事,令諸獼猴一切歡喜,諸天雨花持用供養。為作何等?臣所不知。」
有一位梵志,向大王频婆娑罗上奏说:“沙门释子做了许多非法之事,竟然与鸟兽一起表演那罗戏。”国王听到这些话,对释子们产生了不满,就命令长者迦兰陀说:“这些释子聚集了许多獼猴,在您的园中做了什么?如来知道吗?”长者回答国王:“婆须蜜多做了变化之事,使所有的獼猴都感到欢喜,诸天降下花雨,用来供养。他们做了什么,臣下不知道。”
爾時,大王頻婆娑羅,駕乘名象,前後導從往詣佛所。到迦蘭陀竹園,即便下象,遙見世尊在重閣上,身紫金色,方身丈六,坐七寶花,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皆放光明,如紫金山處炎火中,金光圍繞,普令大眾同於金色——尊者婆須蜜多及八萬四千獼猴,亦作金色。
那时,大王频婆娑罗,乘坐着名象,前后有随从护送,前往佛陀所在之处。到达迦兰陀竹园后,他便下了象,远远地看见世尊坐在高阁上,身体呈紫金色,身长一丈六尺,坐在七宝莲花座上,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都散发着光明,如同紫金山在火焰中,金色光芒环绕,使得在场的大众都呈现出金色——尊者婆须蜜多和八万四千獼猴,也都变成了金色。
時,諸獼猴見大王來,或歌、或舞、擊鼓、吹貝作種種變,中有採花奉上王者。大王見已,與諸大眾俱至佛所,為佛作禮右繞三匝,却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此諸獼猴宿有何福身作金色?復有何罪生畜生中?尊者婆須蜜多,復宿殖何福生長者家,信家非家出家學道?復有何罪,雖生人中諸根具足不持戒行,與諸獼猴共為伴侶,歌語之聲悉如獼猴,使諸外道戲笑我等?唯願天尊慈哀我等,分別演說令得開解!」
那时,众多獼猴见到大王到来,有的唱歌、有的跳舞、有的击鼓、有的吹螺,做出种种变化,其中还有采摘花朵献给大王的。大王见到这些,与众多大眾一起前往佛陀所在之处,向佛陀行礼,顺时针绕佛三圈,然后退坐到一旁,对佛陀说:「世尊!这些獼猴过去生中有何福德,使得身体呈金色?又有何罪过,导致生为畜生?尊者婆須蜜多,过去又种下何等福德,得以生于长者之家,从俗家出家修行?又有何罪过,虽然生而为人,诸根具足却不持戒行,与獼猴为伴,言语之声都像獼猴,让外道嘲笑我们?恳请天尊慈悲怜悯我们,详细解说,让我们得以明了。」
佛告大王:「諦聽,諦聽!善思念之!吾當為汝分別解說。乃往過去無量億劫,過是之前有佛出世,名曰然燈,十號具足。彼佛滅後,有諸比丘,於山澤中修行佛法,具阿練若十二頭陀,堅持禁戒如人護眼,因是即得阿羅漢道,三明、六通、具八解脫。時空澤中有一獼猴,至羅漢所,見於羅漢坐禪入定,即取羅漢坐具,披作袈裟,如沙門法偏袒右肩,手擎香爐繞比丘行。時,彼比丘從禪定覺,見此獼猴有好善心,即為彈指告獼猴言:『法子!汝今應發無上道心。』獼猴聞說,歡喜踊躍,五體投地,敬禮比丘,起復採花散比丘上。
佛陀告诉大王:「仔细聆听,仔细聆听!好好思考!我将为你详细解说。在过去无量亿劫之前,有一位佛陀出现于世,名为然燈,具备十种称号。那位佛陀涅槃后,有比丘在山林沼泽中修行佛法,具备阿練若十二頭陀的修行,坚守禁戒如同保护自己的眼睛,因此得以证得阿羅漢道,具备三明、六通、八解脱。当时在空旷的沼泽中,有一只獼猴,来到阿羅漢所在之处,见到阿羅漢坐禅入定,便取来阿羅漢的坐具,披在身上模仿袈裟,像沙门一样偏袒右肩,手持香炉围绕比丘行走。那时,那位比丘从禅定中觉醒,见到这只獼猴有善良的心,便弹指告诉獼猴说:『法子!你现在应当发起追求无上道的心。』獼猴听到这话,欢喜跳跃,五体投地,恭敬地礼拜比丘,起身后又采摘花朵撒在比丘身上。
「爾時,比丘即為獼猴說三歸依,告言:『法子!汝今隨學三世佛法,應當求請受三歸依及以五戒。』爾時,獼猴即起,合掌白言:『大德!憶念我今欲歸依佛、法、僧。』比丘告言:『汝當歸依佛、歸依法、歸依僧。』第二、第三亦如是說:『歸依佛竟、歸依法竟、歸依僧竟。』第二、第三亦如是說:『次當懺悔。』告獼猴言:『汝於前身無量劫來,貪欲、瞋恚、愚癡、邪見、嫉妬、憍慢、誹謗、破戒,作諸惡事滿足十惡,作五逆罪、謗方等經、婬比丘尼、偷僧祇物,作眾重罪無量無邊。我今生分已盡,不受後有。大阿羅漢,能除眾生無量重罪。所以者何?我初生時與大悲俱生,三世賢聖法皆如是,亦與大悲俱共生世。』如是慇懃,三為獼猴說出罪懺悔。既懺悔已,告獼猴言:『法子!汝今清淨是名布薩,汝從今日至盡形壽,受不殺戒。三世諸佛、諸阿羅漢永不殺生,身、口、意淨,汝亦如是。』
那时,比丘为獼猴讲解了三归依,告诉他说:“法子啊!你现在应当学习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佛法,并且请求接受三归依和五戒。”那时,獼猴站起身来,合掌说道:“大德!请记住,我现在想要归依佛、法、僧。”比丘告诉他:“你应当归依佛、归依法、归依僧。”第二遍、第三遍也这样告诉他:“归依佛完毕、归依法完毕、归依僧完毕。”第二遍、第三遍也这样告诉他:“接下来应当忏悔。”告诉獼猴说:“你在前世无量劫以来,贪欲、愤怒、愚痴、邪见、嫉妒、傲慢、诽谤、破戒,做了许多恶事,满足十恶,犯下五逆罪、诽谤大乘经典、与比丘尼行淫、偷盗僧众之物,犯下众多重罪,无量无边。我这一生的业报已经结束,不再有后续的生死轮回。大阿罗汉,能够消除众生的无量重罪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我出生时就与大悲心一同出生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圣贤之法都是这样,也与大悲心一同出生在世间。”这样殷切地,三次为獼猴讲解了如何忏悔罪过。忏悔完毕后,告诉獼猴说:“法子啊!你现在清净了,这叫做布薩,从今天起直到你的生命结束,接受不杀生的戒律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诸佛、诸阿罗汉永远不杀生,身、口、意都清净,你也要像他们一样。”
「爾時,獼猴白羅漢言:『我願作佛,隨大德語,從於今日乃至成佛,終不殺生。』是時,羅漢聞獼猴語,身心歡喜即授五戒:『法子!汝從今日至盡形壽,隨學佛法。三世諸佛、諸聲聞眾身業清淨,常不殺生,持不殺戒;汝亦如是,至盡形壽持不殺戒,能受持不?』獼猴答言:『我能奉持。』次受不盜、不邪婬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亦如上法。既受戒已,時阿羅漢告言:『汝當發願,汝是畜生,現身障道,但勤精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』
那时,獼猴对罗汉说:“我发愿要成佛,听从大德的话,从今天起直到成佛,我绝不杀生。”罗汉听到獼猴的话,心中充满欢喜,随即传授五戒:“法子!从今天起直到你的生命结束,你应随学佛法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所有佛陀和声闻弟子,他们的身业都是清净的,从不杀生,持守不杀生的戒律;你也要这样,直到你的生命结束,持守不杀生的戒律,你能接受并持守吗?”獼猴回答说:“我能持守。”接着,獼猴也接受了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的戒律,就像之前一样。受戒之后,罗汉告诉他:“你应当发愿,你现在是畜生,现世的障碍,但要勤奋精进,追求无上正等正觉。”
「爾時,獼猴發願已竟,踊躍歡喜走上高山,緣樹舞戲,墜地而死。由阿羅漢受五戒故,破畜生業,命終即生兜率天上。值遇一生補處菩薩,菩薩為說無上道心,即持天花下空澤中供養羅漢。羅漢見之,即便微笑告言:『天王!善惡之報如影隨形,終不相捨。』時,阿羅漢而說偈言:
那时,獼猴发愿完毕,欢喜跳跃地爬上高山,在树上嬉戏,不慎坠地而死。因为接受了罗汉传授的五戒,破除了畜生道的业障,死后立即投生到兜率天。在那里,他遇见了一位一生补处的菩萨,菩萨为他讲述了无上道心。他随即拿着天花从空中飘落到地上,供养罗汉。罗汉见到这个情景,微微一笑,告诉天王:“善恶的报应就像影子跟随形体,永远不会分离。”那时,罗汉说了一首偈语:
「『業能莊嚴身, 處處隨趣趣,
行为能够装饰自身,随处随趣趣。
不失法如券, 業如負財人。
不失法如契约,行为如背负财富的人。
汝今生天上, 由於五戒業,
你今生生于天上,是因为遵守五戒的行为。
前身落獼猴, 從於犯戒性。
持戒生天梯, 破戒為濩湯,
我見持戒人, 光明莊嚴身。
七寶妙臺閣, 諸天為給使,
眾寶為床帳, 摩尼花瓔珞,
值遇未來佛, 娛樂說勝法。
我見破戒人, 墮在泥犁中,
鐵犁耕其舌, 臥在鐵床上,
融銅四面流, 燒煑壞其身;
或處於刀山, 劍林及沸屎,
灰河寒氷獄, 鐵丸飲融銅,
如是等苦事, 常為身瓔珞。
若欲脫眾難, 不墮三惡道,
遊處天人路, 超越得涅槃,
當勤持淨戒, 布施修淨命。』
「時,阿羅漢說此偈已,默然無聲。獼猴天子言曰:『大德!我前身時,作何罪業生獼猴中?復有何福,值遇大德,得免畜生,生於天上?』羅漢答言:『汝今諦聽!善思念之!乃往過去,此閻浮提有佛出世,名曰寶慧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,十號具足,出現於世。三種示現般涅槃後,於像法中有一比丘,名蓮華藏,多與國王、長者、居士而為親友。邪命諂曲不持戒行,身壞命終,以誑惑故,猶如壯士屈申臂頃,落於阿鼻大地獄中;如蓮華敷,其身遍滿十八鬲中。雨熱鐵丸從頂而入,百千猛火及熱鐵輪從空而下,無量無邊,阿鼻地獄壽命一劫,劫盡更生。
如是經歷諸大地獄,滿八萬四千劫,從地獄出墮餓鬼中,吞飲融銅,噉熱鐵丸。經八萬四千歲從餓鬼出,五百身中恒為牛身。又五百身生駱駝中,又五百身生於猪中,又五百身生於狗中,又五百身生獼猴中。緣前供養持戒比丘,結誓要重,今復遇我,沐浴清化得生天上。持戒比丘即我身是,放逸比丘即汝身是。』
「爾時,獼猴天子聞此語已,心驚毛豎,懺悔前罪即還天上。佛告大王:『彼獼猴者,雖是畜生,一見羅漢受持三歸及以五戒,緣斯功德超越千劫極重惡業,得生天上。值遇一生補處菩薩,從是以後值佛無數,淨修梵行,具六波羅蜜,住首楞嚴三昧住不退地。於最後身次彌勒後,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王名寶光,國土清淨如忉利天。生彼國土諸眾生等,皆行十善,具戒無缺。佛號師子月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世尊,若有眾生聞彼佛名,生生之處,常得遠離畜生之身,除無量劫生死之罪。』」
佛告大王:「欲知彼國師子月佛,今此會中婆須蜜多比丘是也。」時,頻婆娑羅聞此語已,即起合掌,遍體流汗,悲泣雨淚,悔過自責,向婆須蜜多頭面著地,接足為禮,懺悔前罪。佛告大王:「欲知此等八萬四千金色獼猴,乃是過去拘樓秦佛時,波羅奈國、俱睒彌國,二國之中共有八萬四千比丘尼,行諸非法,與諸白衣通致信命,犯諸重禁莊飾身體,如乾闥婆女無有慚愧,婬為瓔珞,諸犯戒事用為花鬘,竪憍慢幢,擊貢高鼓,彈放逸琴,讚惡聲歌,狂愚無智如癡獼猴,見好比丘善好有德,視之如賊。
「爾時,彼世有一比丘尼名善安隱,得阿羅漢,三明、六通,具八解脫,到諸比丘尼所,告言:『姉妹!世尊在世常說此偈:
「『「若有比丘尼, 不修行八敬,
此非釋種女, 猶如旃陀羅;
若有比丘尼, 放逸犯八重,
當知是一切, 天人中大賊,
恒處阿鼻獄, 經由十八鬲,
其餘三惡道, 為己園林處,
百千無量劫, 不聞三寶名。
亦噉燒鐵丸, 寒氷抱銅柱,
如是罪畢已, 生於鳩鴿身,
毒蛇與鼠狼, 蜈蚣百足等,
如是諸雜類, 皆應經歷中。」』
「時,諸比丘尼聞阿羅漢比丘尼說此偈已,心懷忿恨,罵詈惡言:『此老獼猴從何處來?惡言妄語,橫說地獄。』時,阿羅漢見諸惡人生不善心,即起慈悲,身昇虛空作十八變。時諸惡人見變化已,各脫金環散阿羅漢尼上:『願我生生身作金色,前所作惡今悉懺悔。唯願慈哀憐愍我等,受我供養。』時,彼阿羅漢比丘尼即從空下,受諸惡女種種供養。時諸惡人身壞命終墮阿鼻獄,如蓮花敷遍滿獄中,亦復次第經歷諸餘十八大獄。於諸獄中壽命正等各一大劫,如是展轉九十二劫恒處地獄。從地獄出,五百身中恒為餓鬼。從餓鬼出,一千身中常為獼猴,身作金色。大王!當知爾時八萬四千犯戒比丘尼罵羅漢者,今此會中八萬四千諸金色獼猴是也;爾時供養諸惡比丘尼者,今大王是。此諸獼猴因宿習故,持花持香供養大王。爾時污彼比丘尼戒者,今瞿迦梨及王五百黃門是。」佛告大王:「身、口、意業不可不慎。
「戒為甘露藥, 服者不老死,
戒德可恃怙, 福報常隨己。
持戒得安隱, 生處無患難,
亦當見諸佛, 受法得解脫。
破戒墮地獄, 猶如此獼猴,
生處恒卑賤, 地獄苦切己。
大王當諦聽! 止惡修諸善。」
爾時,頻婆娑羅王聞說此偈,對佛懺悔,慚愧自責,豁然意解成阿那含。王所將眾八千人求王出家,王即聽許。佛言:「善來,比丘!」鬚髮自落,袈裟著身,即成沙門,頂禮佛足,未舉頭頃成阿羅漢,三明、六通,具八解脫。王所將餘眾一萬六千人,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八萬諸天亦俱發心。八萬四千金色獼猴,聞昔因緣,慚愧自責,遶佛千匝,向佛懺悔,各各亦發無上菩提心,隨壽長短各自命終,命終之後,當生兜率天,值遇彌勒,復更增進得不退轉。
爾時,尊者摩訶迦葉見此事已,告諸大眾:「菩薩行淨,乃令畜生發於道心。婆須蜜多尚能如是大為佛事,況餘菩薩威德無量?」
時,諸天子、山神、地神、天龍八部,見諸獼猴發菩提心,當生天上得不退轉,心生歡喜,而白佛言:「此諸獼猴幾時當得成佛?」
佛告大眾:「過百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劫,劫名大光,於彼劫中當得成佛。八萬四千佛次第出世,同共一劫,皆名普金光明王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世尊。」
時會大眾,聞佛世尊為諸獼猴授菩提記,即脫身上上妙瓔珞,供養如來及比丘僧,異口同音讚歎世尊無量德行:「如來出世,正為此等諸獼猴類。善哉!世尊!獼猴聞法尚得成佛,豈況我等於未來世不成佛耶?」
時會大眾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,作禮而退。
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
- 分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