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墓魄經

西晉 竺法護譯1卷CBETA T0168少于一万字 15 min 白话文由 GPT-4 翻译
佛說太子墓魄經(開元錄云:沐魄或慕魄)
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
聞如是:
我听到这样的记载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告諸比丘:
有一次,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,对众比丘说:
「昔者有王名波羅[木*奈]。王有一太子,字名墓魄,生有無窮之明,端正妙潔,無有雙比。父母奇之,供養瞻視,須其長大,當為立字。然太子結舌不語十有三歲,恬惔質朴,志若死灰,意如枯木;目不視色,耳不聽音,狀類瘖瘂聾盲之人。於是父母患而厭之。
从前有一位国王名叫波羅[木*奈]。国王有一个太子,名叫墓魄,他天生具有非凡的智慧,相貌端庄,纯洁无瑕,无人能比。父母对他感到惊奇,供养并细心照料他,希望他长大后能有所成就。然而,太子直到十三岁都未曾开口说话,他性情淡泊,心如止水,意志坚定如枯木;他不看任何色彩,不听任何声音,就像一个既哑又聋又盲的人。因此,他的父母对他感到忧虑并开始厌倦。
「王語夫人:『當奈之何?此子將為他國所笑。』夫人語王:『當召相師相之,知當語不?』王即召婆羅門師,使相太子。婆羅門言:『此子非是世間人,為是熒惑耳。外為端正,內懷不祥;危國滅宗,將至不久。不可畜養,宜當生埋,誅而殺之。不除此子,則絕國嗣。』王語夫人:『當如之何?今若不除此子,恐後無復立太子。』於是夫人隨王所為。
国王对王后说:“我们该如何是好?这个孩子将会被其他国家嘲笑。”王后对国王说:“我们应该召唤相师来为他看相,看看他的命运如何。”国王随即召唤了婆罗门相师来为太子看相。婆罗门说:“这个孩子不是普通人,他是个迷惑人心的妖孽。外表虽然端正,但内心却隐藏着不祥之兆;他将给国家带来危险,毁灭宗族,灾难不久即将到来。不能养育他,应该立即活埋,处死他。如果不除掉这个孩子,国家将会断绝后嗣。”国王对王后说:“我们该怎么办?现在如果不除掉这个孩子,恐怕以后就再也没有太子了。”于是王后顺从了国王的决定。
「王即召國中大臣共議之。一臣言:『當遠徙深山無人之處。』一臣言:『當沒深水中。』一臣言:『但當隨師所語,掘作深坑而生埋之。』王即隨是一臣所語,即召外陣兵三千餘人,使掘地作藏。給世資糧,侍以五僕,太子衣服、瓔珞、珠寶盡還太子。於是夫人心欲傷絕:『我獨無相,生子薄命,乃值此殃,事不得止。』涕淚哽咽,不能自勝。
国王召集国内的大臣们一起商议此事。一位大臣说:“应该把他远远地流放到深山无人的地方。”另一位大臣说:“应该把他沉入深水中。”还有一位大臣说:“我们只需按照相师的话去做,挖一个深坑将他活埋。”国王采纳了这位大臣的建议,随即召集了三千多名外陣士兵,命令他们挖掘土地制作藏身之所。并提供了充足的生活物资,配备了五名仆人,太子的衣物、瓔珞、珠宝等全部归还给了太子。这时,王后心中悲痛欲绝:“我真是不幸,生下了命运多舛的孩子,竟然遭遇这样的灾难,事情已经无法挽回。”她泪流满面,哽咽着无法自已。
「於是復送太子著正殿上,五百夫人見太子端正姝好,無有雙比,皆言:『太子何以不語,而當生埋?』五百婇女見太子端正姝好,皆為太子作禮而言:『何以不語,而當生埋?』各為太子作其伎樂。太子默然,不觀不聽。
于是,太子被送回正殿,五百位王后见到太子容貌俊美,无人能比,都问道:“太子为何不说话,却要被活埋?”五百名侍女见到太子的美貌,都向太子行礼,并说:“为何不说话,却要被活埋?”她们为太子演奏了各种音乐。但太子保持沉默,不看不听。
「復送太子著外殿上,五百大臣見太子端正姝好,無有雙比,前白大王:『太子非是不語之人,且復宿留,語在不久。婆羅門言,不可審信。』王語大臣:『此是國事,非卿所知。』
太子被送至外殿,五百位大臣见到太子容貌俊美,无人能比,便向大王报告说:“太子并非不会说话,只是暂时沉默,不久后他定会开口。婆罗门的话,不可全信。”大王对大臣们说:“这是国家大事,不是你们所能理解的。”
「作藏已訖,來迎太子。王語其僕:『使太子載我四望象車,令國中人民就觀,太子當語。若語者,便載來還。』於是太子乘車尋路。國中耆舊大臣皆宛轉車前而言:『太子!要當一語。若不語者,便以車輾我上過去。』遮蠡虎賁扶避使過。遂侍太子遂到藏所。時有數千萬人,皆隨太子往到藏所,皆塞藏戶,太子復不得前。遮蠡虎賁麾人便却。太子適前,飛鳥走獸復驚來前,遶藏三匝,復塞藏戶,太子復不得前。於是太子舉右手,住而言:『我正不語,而當生埋。我適欲語,恐入地獄。我所以不語者,欲安身避害,濟神離苦,是以不語。而信誑詐之言,謂我聾盲為實瘖瘂。』
宝藏已经准备好,便来迎接太子。大王对他的仆人说:“让太子乘坐我那可以四下观望的象车,让国内的人民都来观看,太子将会说话。如果他说话了,就带他回来。”于是太子乘车沿着道路前行。国内的长老和大臣们都在车前辗转哀求说:“太子!请您说一句话。如果您不说话,就让我们被车碾过去。”侍卫们扶着他们避开,让太子通过。太子最终到达了宝藏所在地。当时有数千万人跟随太子来到宝藏处,他们堵塞了宝藏的入口,太子无法前进。侍卫们指挥人们退后。太子刚要向前,飞鸟走兽又惊慌地跑来,围绕宝藏转了三圈,再次堵塞了入口,太子还是无法前进。于是太子举起右手,停下脚步说:“我本不想说话,却要被活埋。我正要说话,又担心会堕入地狱。我之所以不说话,是为了保护自己,避免灾祸,帮助众生脱离苦难,因此我选择沉默。而人们却相信那些欺骗和虚假的话,认为我聋哑,真的是哑巴。”
「是時人民聞太子語有絕妙之音,世所希聞,行者為止,坐者為之起,皆言:『太子神聖乃爾。』皆前叩頭,求恩悔過,原赦我罪。其僕聞之,歡喜踊躍,馳白大王:『太子已語,上徹蒼天,下徹黃泉。飛鳥走獸皆來伏聽於太子前。』
那时人们听到太子说话的声音非常美妙,世间少有,走路的人停下脚步,坐着的人站起来,都说:“太子如此神圣。”大家都上前叩头,请求宽恕,希望赦免我们的罪过。太子的仆人听到这些,欢喜跳跃,急忙跑去报告大王:“太子已经开口说话,声音传到苍天,下至黄泉。飞鸟走兽都来到太子面前俯首听命。”
「王聞太子語,歡欣踊躍,即與夫人駕四望象車,往迎太子。太子顧視父王,下車避道,四拜而起而言:『勞屈父王遠來見迎。今日父子已生相棄捐,恩愛已乖,骨肉以離,其義甚愆,不可聽觀。』王語太子:『不可!不可!汝為智者,當原不及。共還入國,舉位與汝,我自避退。』太子答言:『我曾為國王,用行有缺漏故,下入地獄六萬餘歲,蒸煑剝裂,其痛難忍。當此之時,父母寧能知我地獄苦痛劇不?寧能分取我身上痛不?我厭畏地獄苦,是以結舌不語十有三歲,冀得免瑕,除去垢穢,出於塵埃之外,不與罪會。除憂去累,念生若寄。不可選軟,去道日遠。高翔遠逝,自濟於世。世間無常,恍惚如夢;室家歡娛,須臾間耳;歡樂暫有,憂苦延長。』
大王听到太子的话,非常欢喜,立刻和王后乘坐四望象车,前去迎接太子。太子看到父王,下车让路,行了四次礼后说道:“劳烦父王远道而来迎接。如今我们父子已经生疏,恩情已断,骨肉分离,这实在是大错,不能再相见。”大王对太子说:“不!不!你是智者,应当宽恕。我们一起回国,我把王位让给你,我自己退位。”太子回答说:“我曾经是国王,因为行为有过失,堕入地狱六万余年,遭受蒸煮剥裂的痛苦,难以忍受。在那个时候,父母能知道我在地狱的痛苦吗?能分担我身上的痛苦吗?我害怕地狱之苦,所以十三年不说话,希望能避免过失,清除污垢,超脱尘世,不再与罪恶相遇。消除忧虑,放下负担,把生命看作暂时寄托。不能选择安逸,否则离道越来越远。我要高飞远走,自我救赎。世间无常,如梦一般;家庭欢乐,只是短暂的;快乐短暂,痛苦长久。”
「王知太子意堅志固,遂聽學道。於是太子棄國捐王,入山求道,思惟禪定。壽終即生兜術天上,畢天之壽,下生世間,為迦維羅衛王作太子,自致得佛。」
佛告阿難:「爾時太子墓魄者,我身是也;是時父王者,今閱頭檀是也;是時母者,今摩耶是也;是時侍我五僕者,阿若拘隣等是也;是時婆羅門欲生埋我者,今調達是也,我與調達,世世有怨。」佛說經訖,諸弟子、諸天龍、鬼神、帝王、人民皆大歡喜,為佛作禮。
佛說太子墓魄經
  • 分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