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壽王經
失譯1卷CBETA T0161少于一万字 30 min 白话文由 GPT-4 翻译
長壽王經
僧祐錄云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
聞如是:
我听到这样的记载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是時,佛告諸比丘:「昔有菩薩為大國王,名曰長壽;王有太子,名曰長生。王治國以政,刀杖之惱不加吏民,風雨時節五穀豐熟。有隣國王治行暴虐,不修正治國民貧困,謂傍臣曰:『我聞長壽王國去是不遠,熾饒豐樂,而無兵革之備。我欲往彼攻奪其國,為可得不?』傍臣對曰:『大善!』遂興兵,而行到長壽王國界。
有一次,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。那时,佛陀告诉众比丘:“过去有一位菩萨,他是一位伟大的国王,名叫长寿;国王有一个太子,名叫长生。国王以公正治理国家,不使用刀杖来困扰官吏和百姓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有一个邻国的国王,他施行暴政,不修善治,导致国民贫困,他对自己的臣子说:‘我听说长寿王的国家离这里不远,富饶而快乐,却没有军事防备。我想要去攻打并夺取他的国家,这能成功吗?’臣子回答说:‘非常好!’于是他们集结军队,向长寿王的国家进发。
「界上吏民走行白王曰:『彼貪王興兵而來,欲攻明王之國,唯願備豫。』長壽王召其群臣,而告之曰:『彼所以來者,但貪我國人民倉穀珍寶耳。若與其戰,必傷吾民。夫諍國殺民,吾不為也。』群臣曰:『臣等皆曉習戰法,必能勝彼,不使明王之兵為彼所侵也。』王曰:『若我勝彼,即有死傷。彼兵、我民俱惜壽命,愛我害彼,賢者不為也。』群臣不聽,留王於宮,乃自相與於外發兵,出往界上逆而距之。
边境的官员和百姓急忙向国王报告说:“那个贪婪的国王发动了军队,想要攻打明王的国家,希望陛下做好准备。”长寿王召集他的大臣们,对他们说:“他们之所以来,只是贪图我国的人民、粮食和珍宝。如果与他们交战,必然会伤害到我的百姓。为了争夺国家而杀害人民,我是不会做的。”大臣们说:“我们都已经熟悉了战争的策略,一定能够战胜他们,不会让明王的军队被他们侵犯。”国王说:“如果我战胜了他们,就会有死伤。他们的士兵和我的百姓都珍惜生命,爱护自己而伤害他人,贤者是不会这样做的。”大臣们不听,把国王留在宫中,就自己相互商量着在边境外发兵,前去抵抗。
「長壽王乃謂其太子曰:『彼貪我國,故來攻我。今群臣以我故,欲逆而距之。夫兩敵相向,必有缺傷,今欲與汝俱委國亡去。』太子言:『諾。』即父子共踰城而出,幽隱山間。
长寿王于是对他的太子说:“他们贪图我国的财富,因此来攻打我们。现在大臣们因为我的缘故,想要前去抵抗。两军对峙,必然会有伤亡,现在我想和你一起放弃国家逃走。”太子回答说:“好的。”于是父子俩一起翻越城墙,隐匿在山中。
「於是貪王遂入其國,募求長壽王金千斤、錢千萬。長壽王後日,出於道邊樹下坐。有遠方婆羅門來,亦息於樹下。問長壽王曰:『卿何處人?何緣在此?』王曰:『我此國中人也,偶來到此戲耳。』長壽王問婆羅門:『賢者從何所來?將欲所之?』婆羅門言:『我遠國貧鄙之道士,遙聞此國長壽王好喜布施、周救貧羸,吾故遠來,欲從乞匃用自生活。不知王意於今云何?卿是國人,聽聞其意,於今何如?故肯布施不也?』王默自念:『子用我故,故從遠來,值我失國,到無所得而當空去。甚可哀念。』
于是贪王进入长壽王的国家,悬赏寻找长壽王,要求交出千斤黄金、千万钱。后来,长壽王在道路边的树下坐着。有一位远方的婆罗门也来到树下休息。婆罗门问长壽王:“您是哪里人?为什么在这里?”长壽王回答:“我是这个国家的人,偶然来到这里玩耍。”长壽王问婆罗门:“您从哪里来?打算去哪里?”婆罗门说:“我来自远方贫穷的国家,听说这个国家的长壽王喜欢布施、救济贫困,所以我远道而来,想向他乞求一些财物以维持生活。不知道现在国王的心意如何?您是这个国家的人,听说过他的想法吗?他现在是否还愿意布施?”长壽王心中默想:“你因为我的缘故,从远方来到这里,却遇到我失去国家,来到此地却什么也得不到,将要空手而归。真是非常可怜。”
「於是,王乃垂淚,而謂婆羅門曰:『我即是長壽王也。有他國王前來攻我,我委國亡隱藏此間。今聞賢者故來相歸,值我空窮無以相副,將奈之何?』兩人相向,哽咽啼泣。王曰:『我聞新王慕我甚重,卿以我頭往,可得重賞。』婆羅門曰:『遙聞大王周救一切,故來乞匃,庶得幾微以養餘命。值王失國,自我薄福,今教斷頭不敢承命。』王曰:『卿故遠來欲有所得,遇我困乏,無以相副。且人生世皆當趣死,吾等當死,願以身相惠,何為辭讓之也?今若不取,後有來者,我猶與之,不如早取也。』婆羅門言:『我不忍殺大王。大王若有弘慈之意,必欲殞命以相惠施者,但當散手相隨去耳。』王即隨去,到城門外,而令縛之以白貪王。王即雇婆羅門金錢之賞,遣令還去。
于是,国王流下了眼泪,对婆罗门说:“我就是长壽王。有其他国家的国王前来攻打我,我放弃了国家,隐藏在这里。现在听说贤者特意前来归顺,正值我一无所有,无法回报,这该如何是好?”两人相对,哽咽哭泣。国王说:“我听说新国王非常仰慕我,你带着我的头去,可以得到重赏。”婆罗门说:“我远道而来,是因为听说大王广施恩惠,希望能得到一些微薄的施舍以维持余生。现在遇到大王失国,是我福薄,现在要我砍头,我不敢接受这个命令。”国王说:“你远道而来本想有所收获,遇到我贫困,无法回报。况且人生在世终将一死,我们都会死去,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来帮助你,何必推辞呢?如果你现在不取,以后有人来,我还是会给他,不如你早点拿去。”婆罗门说:“我不忍心杀害大王。如果大王真的有大慈大悲之心,一定要舍弃生命来帮助我,那么只要放开手跟我走就行了。”国王随即跟随他,到了城门外,让他把自己绑起来去告诉贪王。贪王立即给婆罗门金钱作为奖赏,让他回去。
「貪王於是,乃使人於四街道頭燒殺長壽王。王故,群臣白貪王曰:『此臣等故君,今當就終歿之罪,願得為設微具以遣送之。』貪王聽之。群臣具饌,哽咽臨之,人民觀者皆言:『王枉死。』郭邑草野莫不呼天。
贪王于是,便派人在四个街道的路口处烧杀长寿王。长寿王因此,群臣向贪王进言说:“这位是我们的旧君,现在应当让他承担临终的罪责,希望允许我们为他准备一些简单的物品来送行。”贪王同意了。群臣准备了食物,哽咽着送别他,围观的人民都说:“国王死得冤枉。”城郭和郊外的百姓无不哀呼苍天。
「太子長生時出在道邊,聽聞人語,知父為貪王所得,乃佯擔樵出於市賣之,間鬧人中。當父前住,觀見父當死,心中悲痛。父見長生,恐其瞋恚為父報怨,父乃仰天太息曰:『夫為人子欲為至孝,使汝父死而不恨慎。莫為汝父報怨也,即汝父樂死而不憂;若違父言行殺他人者,即令汝父死有餘恨。』長生不忍見其父死,因還入山,長壽王遂就燒死之誅。
太子长生当时正走在道路边,听到人们的议论,得知父亲被贪王所捕,于是假装挑着柴火到市场上去卖,混入人群中。当他站在父亲面前,看到父亲即将死去,心中充满了悲痛。父亲看到长生,担心他会因愤怒而为父报仇,于是仰天长叹说:“作为人子,若想做到至孝,就让你的父亲死而无恨,小心谨慎。不要为你的父亲报仇,这样你的父亲就能快乐地死去而不忧虑;如果你违背父亲的言行去杀害他人,就会使你的父亲死有余恨。”长生不忍目睹父亲死去,因此返回山中,长寿王最终遭受了被烧死的惩罚。
「長生久後自念:『我父仁義深篤,至死不轉;而此貪王無狀,不別善惡,枉殺我父。雖我父有慈惻淳仁之心,死而不恚;然我不能忍也,我不出殺此貪王者,我終不苟生於世矣。』遂出傭賃。國中大臣徇園於市賃人,得長生。使種菜,種菜甚好。後日,大臣案行園田,見菜甚好,呼問園監。園監對曰:『前賃得一人使為之,故好如是。』大臣因呼長生,見之問言:『卿頗能作飲食不耶?』對曰:『能作。』使作飲食甚甘美,因以請王。王往臨食,飲食甘美,因問:『誰作此食者?』臣對曰:『臣前賃一人,能作此食。』王遂呼,將歸宮使作飲食。
长生久后自思:「我父亲仁义深厚,至死不改;而这个贪婪的国王无端,不分善恶,枉杀我父亲。尽管我父亲有慈爱和仁厚之心,死时不怀怨恨;但我不能忍受,若不亲手杀死这个贪婪的国王,我绝不苟活于世。」于是他出去找工作。国内一位大臣在市场上雇人种园,找到了长生。让他种菜,种得非常好。后来,大臣巡视园田,看到菜种得很好,便叫来园监询问。园监回答说:「之前雇了一个人来种,所以种得这么好。」大臣于是叫来长生,见到他后问道:「你能否制作饮食?」长生回答:「能制作。」他制作的饮食非常美味,因此被请去为国王制作。国王来品尝,觉得饮食非常美味,便问:「谁制作了这些食物?」大臣回答说:「我之前雇了一个人,能制作这些食物。」国王于是召见长生,带他回宫继续制作饮食。
「後日,王問長生:『汝寧便習兵法不?』對曰:『實便習之。』王因取以置邊,而告之曰:『我有怨家,是長壽王子。恒恐行來卒與我相逢,今相恃怙,幸相助備之。』長生對曰:『唯然,當為大王展力效命。』
后来,国王问长生:“你是否熟悉兵法?”长生回答说:“确实熟悉。”国王于是派他去边疆,并告诉他:“我有一个仇敌,是长寿王的儿子。我总是担心他会突然出现与我相遇,现在依靠你,希望你能帮助我防备他。”长生回答说:“是的,我将为大王竭尽全力,效忠至死。”
「後日,王問長生:『汝寧好獵不?』對曰:『臣少好獵。』王便勅外嚴駕,因與長生共出行獵。適入山林便見走獸,王與長生馳而逐之,轉入深山惑失道徑,不能得出。迷惑三日,遂至飢困,王因下馬解劍以授長生曰:『我甚疲極,汝坐,我欲枕汝膝臥。』長生言:『諾。』王便得臥。長生自念:『我前後以來求索子便,今日已得我所願。』便拔劍欲殺貪王。思惟:『我父臨死時囑我懇懇,奈何快我愚意,而違慈父絕歿之教。』即內劍而止。王便驚悟,問長生曰:『我夢見長壽王子欲來殺我,我大驚怖。何以如此?』長生曰:『是山中有強鬼神,見大王在此,故來恐怖大王耳。臣自侍衛,王但安臥無所畏懼也。』
后来,国王问长生:“你是否喜欢打猎?”长生回答说:“我从小就喜欢打猎。”国王便命令人准备车辆,与长生一同外出打猎。进入山林后,他们看到一只奔跑的野兽,国王和长生便骑马追赶,深入山林后迷失了方向,无法找到出路。在山林中迷路三天,他们饥饿疲惫,国王于是下马解下佩剑交给长生说:“我非常疲惫,你坐下,我想枕着你的膝盖休息。”长生说:“好的。”国王便躺下休息。长生心中暗想:“我一直以来寻找机会报仇,今天终于等到了。”于是拔出剑准备杀国王。但他又思考:“我父亲临终时恳切地嘱咐我,我怎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违背慈父临终的教诲呢?”于是他收起剑没有下手。国王惊醒,问长生:“我梦见长寿王的儿子要来杀我,我非常害怕。为什么会这样?”长生回答说:“这山中有强大的鬼神,看到大王在这里,所以来吓唬大王。我会保护您,大王只需安心休息,无需害怕。”
「王還得臥,長生復拔劍欲殺之,重思憶父言復止。王復驚悟,告長生曰:『我故復夢見長壽王子故欲來殺我,我大畏之。何以爾也?』長生曰:『是故山神所為耳。王無所畏也。』王復還臥,長生復拔劍欲殺之,思惟父言復止,遂棄劍於地,無復殺王之意。王復驚悟,告長生言:『我復夢見長壽王子,自言:「原赦。」不復殺我。』於是長生曰:『我即是長壽王太子長生,我實故來出,欲殺大王以報父怨。念我父臨死時慇懃囑我,不欲使我報怨;而我愚癡故欲違父之言,詳思父教懇惻慇懃,不敢違之。是故今投劍於地,以順父言。
国王回到床上休息,长生再次拔剑想要杀他,但回想起父亲的话又停止了。国王再次惊醒,告诉长生说:“我又梦见长寿王子想要来杀我,我非常害怕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”长生回答说:“这只是山神的恶作剧罢了。国王无需害怕。”国王再次入睡,长生又一次拔剑想要杀他,但再次因为思考父亲的话而停止,最终把剑扔在地上,不再有杀国王的念头。国王再次惊醒,告诉长生说:“我再次梦见长寿王子,他说:‘我原谅你了。’不再杀我。”于是长生说:“我就是长寿王的太子长生,我确实是故意来杀你的,想要为父亲报仇。但想到我父亲临终时恳切地嘱咐我,不希望我报仇;而我愚昧地想要违背父亲的话,深思父亲恳切的教诲,不敢违背。因此现在我把剑扔在地上,遵从父亲的遗愿。”
雖爾,猶恐後日迷惑失計,而違亡父教也。今故自告,願大王便誅伐我身,早滅其惡意,可使終始斷絕也。』王乃自悔曰:『我為兇逆,不別善惡,賢者父子行仁淳固至死不轉,而我貪酷初不覺知。今日如是,命屬子手。子故懷仁,惟憶父言而不相害,誠感厚潤。今欲還國,當從何道也?』長生言:『我知道徑前故來者,迷惑大王欲報父怨耳。』
即使如此,我仍然担心将来会因迷惑而失去正确的判断,违背了亡父的教诲。因此,我特意来请求,希望大王能立即惩罚我,以消除我的恶意,使我能够彻底断绝这种恶念。”大王于是自责道:“我真是大逆不道,不能分辨善恶,贤者父子行善仁义,至死不渝,而我却因贪婪和残酷而未曾察觉。今天的局面,我的生命掌握在你手中。你仍然怀有仁心,只记得父亲的教诲而不伤害我,这让我深受感动。现在我想要返回我的国家,应该走哪条路呢?”长生回答说:“我知道一条小路,我之所以前来,是因为大王被迷惑,想要报复父亲的怨恨。”
「長生遂與王俱出林外,便見群臣散滿林際。王便止坐,施設飲食。王問群臣:『卿等寧識長壽王子長生不?』中有不識者,對曰:『不識。』中有識者,昔受長生恩,恐王殺之,亦言:『不識。』王便指示言:『是即長生也。』王曰:『從今日始,我自還我故國,願以此國還付太子;從今日始,卿為我弟,若有他國來相侵奪,當相救助。』王遂率臣兵歸其本國,國有奇物更相貢遺。」
佛告諸比丘:「時長壽王者,今我身是也;太子長生者,阿難是;貪王者,調達是。調達與我世世有怨,我雖有善意向之,故欲害我。阿難與之,本無惡意,故至相見即有和解之心。菩薩求道勤苦如是,至見賊害無怨恚之心,故自致得佛,為三界尊。」
諸比丘歡喜,為佛作禮。
佛為海船師, 法橋度河津,
大乘道之輿, 一切度天人,
亦謂自解結, 度岸得昇仙。
都使諸弟子, 縛解至泥洹,
敬謁法王來, 心正道力安。
最勝號為佛, 名顯若雪山,
譬華淨無疑, 得喜如近香。
萬身觀無厭, 光若靈曜明,
八正覺自得, 無離無所染。
愛盡破欲網, 自然無師受,
我行無師保, 志獨無等侶。
積一得作佛, 從是通聖道,
至道無往返, 玄微清妙真。
不歿不復生, 是處為泥洹,
此要寂無上, 畢竟不受辛;
雖天有善處, 皆莫如泥洹,
吾師天中天, 三界無極尊。
相好身丈六, 神通遊虛空,
華薰去五陰, 拔斷十二根。
不貪天世位, 心淨開法門,
佛為無上法, 道御清等行。
三寶於後世, 絕滅諸欲情,
離苦勝無為, 常樂快安寧。
願常會佛前, 等度諸群生,
佛所本行願, 精進百劫勤。
四等大布施, 十方受弘恩,
持戒淨無垢, 慈柔護眾生。
用慧入禪定, 大悲普讀經,
常為智所仰, 眾聖所共宗。
釋梵以為師, 乃知佛為尊,
難值無有比, 最上無過者。
功德以流布, 當為稽首禮,
聽我歌十方, 棄蓋寂定禪。
光徹照七天, 德香殊栴檀,
上帝神妙來, 歎仰欲見尊。
釋梵齊敬意, 稽首欲受問,
所以佛度世, 福施以周匝。
所說教戒行, 在在悉分明,
亦以法流布, 弟子樂受行,
令天人鬼龍, 敬受頭面禮。
長壽王經
- 分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