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橫經
後漢 安世高譯1卷CBETA T0150B少于一千字 6 min 白话文由 GPT-4 翻译
佛說九橫經
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
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佛便告比丘:「有九輩九因緣,命未盡便橫死:一者、為不應飯為飯,二者、為不量飯,三者、為不習飯飯,四者、為不出生,五者、為止熟,六者、為不持戒,七者、為近惡知識,八者、為入里不時不如法行,九者、為可避不避。如是為九因緣,人命為橫盡。
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。佛陀于是告诉比丘们:「有九种情况和九种因缘,导致生命未尽就非正常死亡:第一,是不应该进食而进食;第二,是不按量进食;第三,是不恰当地进食;第四,是不分享食物;第五,是心神不宁;第六,是不持戒;第七,是亲近不良师友;第八,是进入村落不按时且不依法行事;第九,是可以避免的灾难却不避开。这些就是导致人命非正常结束的九种因缘。
「一、不應飯者,名為不可意飯,亦為以飽,腹不停調。
「第一,不应该进食指的是不合意的食物,也指吃得过饱,导致腹部不适。
「二、不量飯者,名為不知節度,多飯過足。
「第二,不按量进食指的是不知节制,吃得过多,超出了身体所需。
「三、不習飯者,名為不知時冬夏,為至他國郡,不知俗宜,不能消飯,食未習故。
第三,不按时进食,被称为不知时节,无论是在冬夏,还是到了其他国家地区,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,不能消化食物,因为食物不习惯。
「四、不出生者,名為飯物未消,復上飯,不服藥吐下,不時消。
四、不出生的情况,指的是食物尚未消化,又进食,不服用药物来催吐或排泄,导致食物不能及时消化。
「五、為止熟者,名為大便、小便來時,不即時行,噫、吐、啑、下風來時制。
「五、对于心神不宁的人,指的是当大便、小便来时,不及时去处理,或者在打嗝、吐痰、打喷嚏、放屁时不能自我控制。
「六、不持戒者,名為犯五戒——殺、盜、犯他人婦、兩舌、飲酒——亦有餘戒,以犯便入縣官,或絃死,或捶杖、利刃所斫刺,或辜飢渴而終;或以得脫,從怨家得手死,或驚怖念罪憂死。
「六、不守戒律的人,指的是违反五戒——杀害生命、偷盗、侵犯他人配偶、挑拨离间、饮酒——还有其他戒律,因违反这些戒律而受到官府的惩罚,或者被绞死,或者被棍棒、刀剑所伤,或者因饥渴而死;或者虽然逃脱了,却因仇敌而死,或者因恐惧罪行和忧虑而死。
「七、為近惡知識者,名為惡知識已作惡,便反坐。何以故坐?不離惡知識故,不覺善惡,不計惡知識惡態,不思惡知識惡。
「七、与不良师友为伍的人,指的是在不良师友的影响下作恶,然后自己承担后果。为什么会承担后果?因为不远离不良师友,不辨识善恶,不思考不良师友的恶劣行为,不反思不良师友的恶行。
「八、為入里不時者,名為冥行,亦里有諍時行,亦里有縣官長吏追捕不避,不如法行者,入里妄入他家舍中,妄見不可見,妄聽不可聽,妄犯不可犯,妄說不可說,妄憂不可憂,妄索不可索。
八、在不适当的时间进入村庄,称为冥行,或者在村庄有争执时行走,或者在有官员、长吏追捕时不躲避,不依法行事的人,进入村庄时擅自进入他人家中,看到不该看的,听到不该听的,触犯不该触犯的,说不该说的,忧虑不该忧虑的,索取不该索取的。
「九、為可避不避者,名為當避弊象、弊馬、牛犇、車、蛇虺、坑井、水火、拔刀醉人、惡人,亦餘若干惡。如是為九因緣輩人命未盡當坐是盡,慧人當識當避是因緣,以避乃得兩福:一者、得長壽;二者、以長壽乃得聞道,好語言亦能行。」
九、应当避开而不避开的,称为应当避开的弊象、弊马、牛奔、车、蛇、坑井、水火、持刀醉人、恶人,以及其他许多恶事。因此,有九种因缘,人命未尽却因此而尽,智者应当识别并避开这些因缘,以获得两种福报:一是长寿;二是因长寿而有机会听闻正道,说好话并能够实践。
諸比丘歡喜受行。
众比丘听闻此教导后,心生欢喜,依教奉行。
佛說九橫經
- 分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