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不自守意經
吳 支謙譯1卷CBETA T0107少于一千字 4 min 白话文由 GPT-4 翻译
佛說不自守意經
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
聞如是:
我听到这样的教诲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佛告諸比丘,比丘應:「唯然。」佛言:「聽說自守亦不自守。」比丘便叉手從佛聽。
有一次,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,佛对众比丘说,比丘们回答:“是的。”佛说:“你们要听关于守护自己和不守护自己的教诲。”比丘们便双手合十,聆听佛的教导。
佛告比丘:「幾因緣不自守?若眼根不閉守,若眼墮色識意便泆,已意泆便更苦,已更苦便不得定意,已不得定意便不知至誠,如有已不知便不見如有,已不知已不見如有,便不捨結亦不度疑,已不捨結不度疑,便屬他因緣,異知已異知,便苦不安隱。如是說,耳亦爾、鼻亦爾、口亦爾、身亦爾、意亦爾,如是行名為不自守。」
佛陀对比丘们说:“有几种因缘会导致不守护自己?如果眼根不加以守护,如果眼睛沉溺于色相,意识就会放逸,一旦意识放逸就会遭受更多的苦,遭受更多苦就无法得到定心,无法得到定心就无法认识到真实,如果无法认识到真实就无法见到真理,如果无法认识到真实、无法见到真理,就无法放下烦恼,也无法超越疑惑,无法放下烦恼、无法超越疑惑,就会受到他人的影响,产生错误的认识,从而遭受痛苦和不安。同样的道理,耳、鼻、口、身、意也是如此,这样的行为就称为不守护自己。”
佛復告比丘:「幾因緣自守?若眼根自守,止眼識不墮色意便不泆,已意不泆便更樂,已更樂便得定意,已得定意便諦,如有知諦如有見,已諦如知諦如見,便捨結亦度疑,便不信不至誠,便慧智,便意樂安隱,六根亦如是說,如是名為自守。所說自守不自守如是。」
佛陀又对比丘们说:“有几种因缘能够守护自己?如果眼根得到守护,控制眼识不沉溺于色相,意识就不会放逸,意识不放逸就会感到快乐,感到快乐就能得到定心,得到定心就能认识到真实,认识到真实就能见到真理,认识到真实、见到真理,就能放下烦恼,也能超越疑惑,不再有不信和不真实,就会拥有智慧,心意就会感到快乐和安稳,六根的守护也是同样的道理,这样的行为就称为守护自己。关于守护自己与不守护自己的教诲就是这样。”
佛說如是。皆歡喜受。
佛陀这样说。大家都因亲友之死而感到悲痛与哀怨,心生烦恼与苦楚,表现为对逝者的深切思念与不舍。
佛說不自守意經
- 分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