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別布施經

宋 施護譯1卷CBETA T0084少于一万字 16 min 白话文由 GPT-4 翻译
佛說分別布施經
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
如是我聞:
我是这样听说的:
一時佛在釋種住處迦毗羅城尼拘陀樹園,與苾芻眾俱。爾時有一苾芻尼名摩訶波闍波提,持新[疊*毛]衣來詣佛所。
一次,佛陀在释迦族的居住地迦毗罗城的尼拘陀树园中,与比丘众一同在那里。这时,有一位比丘尼名叫摩诃波闍波提,她拿着一件新做的袈裟来到佛陀那里。
到佛所已頂禮佛足退住一面,即白佛言:「世尊!此新[疊*毛]衣我自手作,奉上世尊,惟願納受,令我長夜得大利樂。
她到了佛陀那里,先向佛陀顶礼,然后退到一边,对佛陀说:“世尊!这件新做的袈裟是我亲手制作的,献给世尊,希望您能接受,让我在未来获得巨大的利益和快乐。”
爾時佛告摩訶波闍波提:「汝可持此[疊*毛]衣施諸大眾,所獲勝利同供養我等無有異。」
那时,佛陀对摩诃波闍波提说:“你可以把这件袈裟施舍给大众,你所获得的功德与供养给我们是一样的,没有区别。”
是時摩訶波闍波提苾芻尼,重白佛言:「我本發心,唯為世尊故造此衣,願佛納受,令我長夜得大利樂。」如是三復慇懃勸請,佛亦如是三復答言:「但當平等施諸大眾,所獲勝利與我無異。」
当时摩诃波闍波提苾芻尼再次对佛说:“我本来的心愿是为了世尊您才做这件衣服,希望佛能接受,让我在未来得到巨大的利益和快乐。”她这样恳切地请求了三次,佛也三次这样回答:“只要公平地分给大家,你所得到的功德与给我的没有区别。”
是時尊者阿難,侍於佛側見是事已,前白佛言:「世尊!此摩訶波闍波提苾芻尼,是佛之親,有大恩德,唯佛自知。此所奉衣,佛為納受,今正是時,令摩訶波闍波提於長夜中得大利樂。」
当时,尊者阿难在佛陀身边看到这一情况后,向佛陀说:“世尊!这位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是佛陀的亲人,她有很大的恩德,只有佛陀自己知道。现在她献上的衣物,佛陀应该接受,现在正是时候,让摩诃波闍波提在漫长的夜晚中得到大的利益和快乐。”
佛言:「阿難!如是,如是!此摩訶波闍波提是吾之親,有大恩德,我亦自知。今自手造衣來施於我,甚為難事。何以故?阿難當知!所有補特伽羅能起淨信心,歸依佛法僧者甚為難事;又復能持不殺、不盜、不婬、不妄、不飲酒等近事戒法,如是補特伽羅轉復難作。何況於佛世尊,合掌恭敬而行布施,施已淨信於佛無疑,及法僧伽亦無疑惑,乃至苦集滅道四聖諦理,永斷疑見。阿難!今此摩訶波闍波提苾芻尼,能起淨信心歸依佛法僧,受持不殺、不盜、不婬、不妄、不飲酒等近事戒法,而能於佛及法僧伽,乃至苦集滅道四聖諦理,已斷疑惑,此苾芻尼難作能作,佛亦自知。
佛告诉阿难说:“阿难,就是这样,就是这样!这个摩诃波闍波提是我的亲人,对我有很大的恩德,我自己也知道。现在她亲手做的衣服给我,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阿难,你应该知道!所有的众生能够产生对佛、法、僧的纯净信心,这是非常难的事情;再者,能够持守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喝酒等近事戒律,这样的众生更是难得。更何况在佛的面前,合掌恭敬地行布施,布施之后对佛、法、僧没有任何疑惑,对苦、集、灭、道四圣谛的理解,永远没有疑惑。阿难,现在这个摩诃波闍波提的比丘尼,能够产生对佛、法、僧的纯净信心,持守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喝酒等近事戒律,对佛、法、僧,甚至苦、集、灭、道四圣谛的理解,已经没有任何疑惑,这个比丘尼做到了这些难事,我自己也知道。”
「阿難!有十四種較量布施。何等十四?一者、於病苦人而行布施;二者、於破戒人而行布施;三者、於持戒人而行布施;四者、於離染人而行布施;五者、於須陀洹向而行布施;六者、於須陀洹果而行布施;七者、於斯陀含向而行布施;八者、於斯陀含果而行布施;九者、於阿那含向而行布施;十者、於阿那含果而行布施;十一者、於阿羅漢向而行布施;十二者、於阿羅漢果而行布施;十三者、於諸緣覺而行布施;十四者、於如來、應供、正等正覺而行布施。
阿难,有十四种比较的布施方式。这十四种是:第一,给病苦的人布施;第二,给破戒的人布施;第三,给持戒的人布施;第四,给已离开污染的人布施;第五,给正在向须陀洹状态迈进的人布施;第六,给已达到须陀洹果位的人布施;第七,给正在向斯陀含状态迈进的人布施;第八,给已达到斯陀含果位的人布施;第九,给正在向阿那含状态迈进的人布施;第十,给已达到阿那含果位的人布施;第十一,给正在向阿罗汉状态迈进的人布施;第十二,给已达到阿罗汉果位的人布施;第十三,给所有緣覺者布施;第十四,给如来、应供、正等正觉者布施。
阿難!汝今當知:施病苦人獲二倍福;施破戒人獲百倍福;施持戒人獲千倍福;施離染人獲百千倍福;施須陀洹向獲無量福,何況須陀洹果;施斯陀含向獲無量福,何況斯陀含果;施阿那含向獲無量福,何況阿那含果;施阿羅漢向獲無量福,何況阿羅漢果;施諸緣覺獲無量福,何況如來、應供、正等正覺;如是名為較量十四種布施功德。
阿难,你现在应当知道:给病苦的人布施可以获得两倍的福报;给破戒的人布施可以获得一百倍的福报;给持戒的人布施可以获得一千倍的福报;给已离开污染的人布施可以获得一百千倍的福报;给正在向须陀洹状态迈进的人布施可以获得无量的福报,何况已达到须陀洹果位的人;给正在向斯陀含状态迈进的人布施可以获得无量的福报,何况已达到斯陀含果位的人;给正在向阿那含状态迈进的人布施可以获得无量的福报,何况已达到阿那含果位的人;给正在向阿罗汉状态迈进的人布施可以获得无量的福报,何况已达到阿罗汉果位的人;给所有緣覺者布施可以获得无量的福报,何况如来、应供、正等正觉者;这样就是所谓的比较十四种布施的功德。
「復次,阿難!當知布施大眾有其七種:一者、施佛現前諸苾芻眾;二者、施佛滅後諸苾芻眾;三者、施佛滅後苾芻尼眾;四者、施佛滅後苾芻、苾芻尼二眾;五者、施佛滅後遊方行化諸苾芻眾;六者、施佛滅後遊方行化苾芻尼眾;七者、施佛滅後遊方行化苾芻、苾芻尼二眾。如是名為七種大眾,當行布施。
再次强调,阿难!你要知道,对大众的布施有七种情况:第一种,是在佛陀在世时,对僧众的布施;第二种,是在佛陀圆寂后,对僧众的布施;第三种,是在佛陀圆寂后,对尼姑的布施;第四种,是在佛陀圆寂后,同时对僧众和尼姑的布施;第五种,是在佛陀圆寂后,对行脚传教的僧众的布施;第六种,是在佛陀圆寂后,对行脚传教的尼姑的布施;第七种,是在佛陀圆寂后,同时对行脚传教的僧众和尼姑的布施。这就是所谓的七种大众,应当进行布施。
「復次,阿難!當知有四種布施清淨。何等為四?一者、能施清淨即無受者;二者、所施清淨即無受者;三者、能受清淨即無施者;四者、所受清淨即無施者。阿難!何名能施清淨即無受者?謂由施者不取其相,即身業清淨、口業清淨、意業清淨,正命清淨,見亦清淨,如是具足即無施相,以無施故即無受者。若施者有所見相,即身口意三業不清淨,命亦不清,淨見亦不清淨;若離是相,即施者受者二皆清淨。
再次强调,阿难!你要知道有四种布施是纯净的。什么是这四种呢?第一种,施舍者纯净,即没有接受者;第二种,所施舍的东西纯净,即没有接受者;第三种,接受者纯净,即没有施舍者;第四种,所接受的东西纯净,即没有施舍者。阿难!什么叫做施舍者纯净,即没有接受者呢?就是说施舍者不执着于施舍的形象,他的身体行为、口头行为、心理行为都是纯净的,他的生活方式是纯净的,他的观念也是纯净的,这样就没有施舍的形象,因为没有施舍,所以就没有接受者。如果施舍者有所执着,那么他的身、口、意三种行为就不纯净,他的生活方式也不纯净,他的观念也不纯净;如果离开这种执着,那么施舍者和接受者都是纯净的。
「又復,何名所施清淨即無受者?若受者身業不清淨、口業不清淨、意業不清淨,命不清淨,見不清淨,即有所施相;若受者三業清淨,命清淨,見清淨,如是具足即無所施相,由離相故即所施清淨。
再说,什么叫做施舍清净而没有接受者呢?如果接受者的身体行为不清净、口头行为不清净、心灵行为不清净,生命不清净,视觉不清净,那就会有施舍的对象;如果接受者的身、口、意三种行为都清净,生命清净,视觉清净,这样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就没有施舍的对象,因为离开了对象,所以施舍就清净了。
「又復,何名能受清淨即無施者?若受者身口意三業不清淨,命不清淨,見不清淨,即有能受相;若離是相即無施者。
再说,什么叫做能接受清净的施舍而没有施舍者呢?如果接受者的身、口、意三种行为不清净,生命不清净,视觉不清净,那就有接受的相貌;如果离开了这种相貌,就没有施舍者了。
「又復,何名所受清淨即無施者?謂由施者三業清淨,命清淨,見清淨,即無所施;由離施故即無所受,是故所受清淨。阿難!若能如是了知,即得四種布施清淨。」
爾時摩訶波闍波提苾芻尼,聞佛宣說種種布施法已,即持是衣施諸大眾,是時諸苾芻眾即為納受。
佛告阿難:「於當來世若有信心善男子等,能於大眾起淨信心而行布施者,當知是人獲福無量,何況於今現在行施?」
爾時尊者阿難及摩訶波闍波提苾芻尼聞佛說已,歡喜踊躍,信受奉行。
佛說分別布施經
  • 分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