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陰經

失譯1卷CBETA T0053少于一万字 27 min 白话文由 GPT-4 翻译
佛說苦陰經
失譯人名今附後漢錄
聞如是:
我听到这样的事情:
一時婆伽婆,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。彼時諸比丘,中後聚論皆悉會,少有所因。彼時有諸異道異學,中後行彷徉,而行至彼諸比丘所,到已共諸比丘面相慰,面相慰已却坐一面。彼諸異道異學却坐一面已,語諸比丘曰:「諸賢!沙門瞿曇智慧說婬,智慧說色痛。諸賢!我等亦以智慧說婬,智慧說色痛。此諸賢!有何差、有何降、有何若干?此沙門瞿曇及我等俱有智慧。」彼時諸比丘聞諸道異學所說,亦不然可、亦不呰蔑。不然可、不呰蔑已,從座起而還。「我今聞此所說,問世尊已當廣知其義。」便至世尊所,到已禮世尊足,却坐一面。
一次,婆伽婆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。那时,一些比丘聚集在一起讨论,只有少数人有所争议。同时,有一些持不同教义和学说的人,也在那里闲逛,他们来到比丘们那里,与比丘们打了招呼后,坐在一边。这些持异教异学的人坐下后,对比丘们说:“各位贤者!沙门瞿曇(佛陀)讲述欲望和感官之苦,我们也用智慧来讲述欲望和感官之苦。各位贤者,这里有什么不同、低劣或特别之处吗?这位沙门瞿曇和我们都拥有智慧。”那时,比丘们听了这些异教异学者的话,既没有同意也没有轻视他们。不同意也不轻视之后,他们起身离开,并想:“我现在听到了这些话,应该去问世尊,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意义。”于是他们去到世尊那里,向世尊行礼后,坐在一边。
彼諸比丘却坐一面已,如共異道異學所論,盡廣向世尊說。作如是向世尊說已,世尊告諸比丘曰:「此諸比丘!彼時應向異道異學作如是說:『云何婬氣味?云何是敗壞?云何是棄?云何色氣味?云何是敗壞?云何是棄?云何痛氣味?云何敗壞?云何棄?』此諸比丘!應作是答。異道異學彼聞已,各各相視外,當更求論,必當瞋恚。恨恚已默然,面不悅,身支節污,背其面,不能答。變其面,當默然從坐起,便即還。何以故?我不見天及世間魔梵、沙門婆羅門、眾天及人,聞我所說,與我等者知其義,若從如來、如來弟子,若彼聞此,此間聞已。云何婬氣味?謂因五婬,若生樂、若生喜。如是婬氣味,此中多有敗壞。
那些比丘坐下后,就像与不同教派不同学说的人讨论一样,向佛陀详细地讲述了他们的对话。他们这样向佛陀讲述完毕后,佛陀对比丘们说:“这些比丘们!当时你们应该这样回答那些异教异学的人:‘情欲的味道是什么?它是如何被破坏的?它是如何被抛弃的?色欲的味道是什么?它是如何被破坏的?它是如何被抛弃的?痛苦的味道是什么?它是如何被破坏的?它是如何被抛弃的?’这些比丘们!你们应该这样回答。那些异教异学的人听了之后,会相互看看,然后寻求更多的论辩,最终必定会生气。他们生气后会沉默不语,面露不悦,身体僵硬,背对着你们,无法回答。他们的表情会变化,然后沉默地从座位上起来,立即离开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没有见过在天上和世间的魔、梵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众天和人中,有人听了我所说的,能与我平等地理解其意义,除非他们是如来或如来的弟子。如果他们听了这些,就会在这里听到。‘情欲的味道是什么?’是指因为五种情欲而产生的快乐和喜悦。这样的情欲味道,其中有很多是被破坏的。”
「云何婬敗壞?此族姓子,或以功伎以自存命,若耕作、若販賣、若客書、若學算、若學數、若學作詩、若學首盧、若教書、若應官募,彼寒寒所逼、熱熱所逼,強忍飢渴為蚊虻蠅蚤所噬,彼忍此而求錢財。彼族姓子,作如是起、作如是行、作如是勤行。彼作如是,而不能得財物,便憂慼不樂啼哭,自椎自打,而愚癡作如是言:『我為癡行、為不得。』彼族姓,不使起,便勤修作行,彼便得果。彼得錢財,便守護之、極藏舉之:『今我此財,莫令王奪我,莫令賊盜、莫令火燒、莫令腐壞、莫令出利失利。』
这段话讲述了一个人为了生存,可能会从事各种职业,如耕作、贩卖、写书、学习算术、学习数学、学习写诗、教书或者应聘公务员。这个人在极度寒冷或酷热的环境中,忍受饥饿和渴望,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。尽管如此,他仍然坚持寻求金钱。如果这个人尽管如此努力还是无法获得财富,他就会感到忧郁和不快乐,甚至会哭泣、自责、自殴,并且愚昧地认为自己之所以得不到财富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愚蠢。如果这个人不被迫去做这些事,而是专心致志地努力,他最终会获得成功。一旦他获得了财富,他就会小心翼翼地保护它,极力隐藏它,担心财富被国王夺走、被盗贼偷走、被火烧毁、腐烂或者产生损失。
彼守護錢財,而為王所奪、賊所盜、火所燒而敗壞,出利不得利。彼便憂慼不樂啼哭,自椎自打,增益愚癡。復次,彼長夜所可愛喜念,恚敗壞失,此今現身是苦陰,因婬故、緣婬故、增上婬故,是婬因緣。眾生因婬、緣婬、增上婬,因婬故,母共子諍、子共母諍,父共子諍、子共父諍,兄共妹諍、妹共兄諍。彼共鬪諍,母說子非、子說母非,父說子非、子說父非,兄說妹非、妹說兄非,況復人人耶?此是今現苦陰,因婬故、緣婬故、增上婬故。
那些守护财富的人,财富被国王夺走、盗贼偷窃、火灾烧毁而损坏,希望获得利益却未能如愿。因此,他们便感到忧愁、不快乐、哭泣,自己打自己,愚昧更甚。再者,他们长夜里所珍爱和喜欢的东西,因为怒气而毁坏或失去,这就是现在身受的苦难,这些苦难都是因为贪恋、由于贪恋、增加了贪恋而产生的。众生因为贪恋、由于贪恋、增加了贪恋,导致母亲与儿子争吵、儿子与母亲争吵,父亲与儿子争吵、儿子与父亲争吵,兄弟与妹妹争吵、妹妹与兄弟争吵。他们相互争斗,母亲责备儿子、儿子责备母亲,父亲责备儿子、儿子责备父亲,兄弟责备妹妹、妹妹责备兄弟,何况是其他人呢?这就是现在所经历的苦难,都是因为贪恋、由于贪恋、增加了贪恋而产生的。
此眾生因婬故、緣婬故、增上婬故,王王共諍,婆羅門婆羅門共諍,居士居士共諍,賤人工師賤人工師彼各各共鬪諍,各各作種種鬪具。或以拳、或以石、或以刀、或以杖,於中死死苦,此是現苦陰,因婬故、緣婬故、增上婬故。此眾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,使著鎧便執弓箭,或著皮鎧持極利刀,相圍聚鬪。彼於中或以象鬪,或以馬、或以車、或以步兵、或以女人、或以士夫,於中或有死死苦,此是現苦陰,因婬故、緣婬故、增上婬故。此眾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,著鎧至持極利刀,詣極高城而欲伐之。
因为贪恋欲望,众生之间发生争斗。无论是国王之间、婆罗门(印度的僧侣阶层)之间、普通居民之间,还是低贱的工匠之间,都因为贪恋而互相争斗,使用各种武器。有的用拳头,有的用石头,有的用刀,有的用棍棒,因此而死亡或遭受极大的痛苦。这就是因为贪恋引起的苦难。因为贪恋,众生穿上铠甲,拿起弓箭,或者穿上皮甲持利刃,聚集起来进行战斗。他们可能使用大象、马、战车、步兵,甚至是女人和士兵来战斗,其中有的人会死去或遭受极大的痛苦。这也是因为贪恋引起的苦难。因为贪恋,他们穿上铠甲,持利刃,前往高大的城池,意图攻打它。
彼於中或吹貝、或擊鼓、或舉聲喚呼,或以椎、或以戟、或以鏚、或以利輪、或以箭相射、或下亂石、或以弩、或以銷銅注之,於中死死苦,是為現苦陰,因婬故至增上婬故。
在这段佛经中,描述了一些人在战场上或其他场合遭受极大的痛苦和折磨,如被吹号、击鼓、高声呼喊、用锤、戟、斧、锋利的轮子、箭射击、投掷乱石、使用弩和熔化的铜进行攻击。这些人在这种环境中经历了极度的痛苦和死亡,这种痛苦是由于他们的淫欲而加剧的。
此眾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,至王城邑,或穿墻破藏、或盜他物、或截他道,壞他城、破他村、殺他人,被有司執之,駈使作種種苦行:或截其首,或截手足,或截其耳、或截其鼻、或截耳鼻,或截其髻、或截其髮、或截髻髮,或著凾中、或衣戮殺,或著沙石上、或著草上、或著鐵驢口中、或著鐵師子口中、或著銅釜中、或著鐵釜中,或段段割之、或利叉刺之、或臥熱鐵床上以熱油灑之,著臼中以鐵杵擣之,若以龍噬、若以撾打、若以捲捲,將至標下以刀梟首,是現身苦陰,因婬故至增上婬故。
这段佛经讲述了一些因淫欲而导致的极端行为,如闯入王城、穿墙破仓、盗窃他人物品、拦截他人、破坏城镇、杀害他人等。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他们被官方抓捕并遭受各种酷刑,如斩首、截肢、割耳鼻、剃发、被放入箱中、穿刺、被抛在热沙石或草上、被放入铁兽口中、被投入铜或铁锅中、被切割、被刺、被迫躺在热铁床上并浇热油、被放入臼中用铁杵捣碎、被龙吞噬、被殴打、被卷入苦难,甚至被斩首示众。这些极端的痛苦也是因为他们的淫欲所致。
此眾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,作身苦行口意苦行,彼時若得患病苦,臥在床上、臥在座上、或臥蔭中,身有痛極苦極痛,不樂命欲斷。謂彼身苦行口意苦行,彼終時倒懸向下,猶若冥時日欲沒大山大山間,彼山影倒懸向下。如是彼身苦行口苦行意苦行,彼時命終倒懸向下。彼作是念:『此身苦行口意苦行,倒懸向下,本不作行、本不作福,我多作眾惡,謂趣作惡、作貪、作兇暴,不作福行、不作善行,亦不作有所歸,我必墮其趣。』此便有變悔,變悔已終亦不善、生亦不善,此是現苦陰,因婬故至增上婬故。此眾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,作身苦行作口意苦行,彼作身至意苦行已,彼因彼緣身壞死時,生惡趣泥犁中。此是彼身苦陰,因婬故至增上婬故,是為婬敗壞。
这些众生因为贪恋欲望而至于极度的贪欲,从而进行身体上的苦修和口头、意念上的苦修。当他们生病痛苦时,不论是躺在床上、坐着或躺在树荫下,都会感到身体极度的痛苦,生不如死。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要进行身体上的苦修和口头、意念上的苦修,是因为最终会死去,就像太阳落山时,大山的影子也会倒下一样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们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像倒悬下去一样。他们会这样想:“我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苦修,是因为我没有做过任何好事,只是一味地做恶,贪婪和暴力,没有做过任何善行,也没有追求任何正道,我肯定会堕入恶道。”这样的念头使他们感到后悔,但后悔之后也没有做出任何好的改变,生前不善,死后也不会有好的去处,这就是他们现在的痛苦的根源。因为贪恋欲望而至于极度的贪欲,他们进行了身体上的苦修和口头、意念上的苦修,当他们的身体因此而死亡时,他们会堕入恶道中。这就是他们身体上的苦难的根源,因为贪恋欲望而至于极度的贪欲,这就是因贪欲而导致的毁灭。
「云何棄婬?若有於婬有求欲,當止求欲、當度婬欲,棄此婬欲,是為棄婬。
“什么是放弃淫欲?如果有人对淫欲有追求和欲望,应该停止这种追求,应该超越这种淫欲,放弃这种淫欲,这就是放弃淫欲。
「諸有沙門婆羅門,如是氣味婬者,於中有敗壞,棄捨不知如真,彼豈能自棄婬耶?復能止他耶?如與住俱豈能止婬?是事不然。諸有沙門婆羅門,如是氣味婬,知是敗壞,能棄捨知如真,後自能止婬,亦能止他,如與住俱能止婬者,有是處。
所有的僧侣和婆罗门,如果对于欲望的追求,他们在其中有所败坏,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,他们怎么可能自我克制欲望呢?又怎么可能阻止别人呢?如果他们和欲望共存,怎么可能抑制欲望呢?这是不可能的。所有的僧侣和婆罗门,如果他们知道欲望是败坏的,能够放弃并且追求真理,那么他们就能自我克制欲望,也能阻止别人,如果他们能和欲望共存而不被其影响,那就是真正的修行。
「云何氣味色?若剎利女、婆羅門女、工師女、庶人女,若十四十五女,於此時容色具足,彼時形色有樂有喜。爾時氣味色,此中多有敗壞。云何色敗壞?當如見妹老耄年過、齒落髮墮、鮐背執杖申縮而行。於意云何?前好容色寧敗壞不?」
“什么是气味色?如果是剎利女、婆罗门女、工师女、庶人女,或者十四、十五岁的女孩,此时她们的容貌色彩饱满,那时的形色给人带来快乐和喜悦。那么,这个时候的气味色,其中很多都是破败的。什么是色的破败?就像看到一个年老的妇女,年纪大了,牙齿掉了,头发脱落,背弯腰曲,手拿拐杖,步履蹒跚。你心里怎么想?以前的美丽容貌会不会破败呢?”
「唯然世尊!」
“就是这样,世尊!”
「復次,當如見妹病苦患,若臥床上、若臥座上、若臥蔭中,痛悉著身,極苦極患,不樂命欲斷。於意云何?前好容色寧敗壞不?」
「唯然世尊!」
「復次,當如見妹若死,一日至七日,若烏啄、若鵄啄,若狗食、若狐食,若火燒、若埋、若蟲。於意云何?前好容色寧敗壞不?」
「唯然世尊!」
「復次,如見妹死屍,若骨若青、若蟲若食、若骨白。於意云何?前好容色寧敗壞不?」
「唯然世尊!」
「復次,若見如妹屍,無有皮肉但筋相連。於意云何?前好容色寧敗壞不?」
「唯然世尊!」
「復次,若見如妹死屍,骨節處處分解散在異處,脚骨在一處,髆骨髀骨、腰骨脊骨、肩骨項骨、髑髏骨,各在一處。於意云何?前好容色寧敗壞不?」
「唯然世尊!」
「復次,若見如妹死屍,骨正白如貝,若青鴿色、若赤油潤、若腐碎。於意云何?前好容色寧敗壞不?」
「唯然世尊!」
「是為色敗壞。云何棄色?謂於色有求欲,當止求欲,度一切求欲,棄此色。
「諸有沙門婆羅門,如是氣味色於中敗壞,無棄捨不知如真,豈能自止色耶?復能止他乎?而與住居,豈能止色耶?是事不然。諸有沙門婆羅門,如是氣味色,知敗壞棄捨離,知如真者,彼能自止色,亦能令他止,如所住能止色者,有是處。
「云何氣味痛?此比丘於婬解脫,至住四禪正受,住於彼時,亦不自壞亦不壞他,此無壞已,於中便得樂。何以故?我說不恚得樂痛,是為痛氣味。
「云何痛敗壞?謂痛是無常苦盡法,是為痛敗壞。
「云何痛棄?謂痛求欲,止求欲、度求欲,是棄痛。
「若沙門婆羅門,如是氣味痛,不知敗壞,不知棄捨,不知如真,彼豈能自止痛耶?復能止他乎?而與住居棄痛者,是事不然。諸有沙門婆羅門,如是氣味痛,知是敗壞棄捨,知如真者,彼能自止痛,亦能令他止,而與住居能止痛者,有是處。」
佛如是說。彼諸比丘聞世尊所說,歡喜而樂。
佛說苦陰經
  • 分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