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正句王經

宋 法賢譯2卷CBETA T0045少于一万字 1 h 白话文由 GPT-4 翻译
大正句王經卷下
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
復次迦葉告大王言:「勿更有喻,證彼無人及無後世亦無化生?」王言:「我復有喻可證斯理。尊者!譬如有人犯極重罪,近臣知已即白於王:『今有此人犯極重罪。』王既知已,乃令所司捉縛罪人依法斷理。法司奉命,即將罪人,縛其兩手鑊中煎煮。復宣令曰:『待其糜爛徹見骨已,可於鑊中以杖翻攪,子細尋覓彼後世人及化生等出入之者。』法司奉命,一依王旨,至糜爛時乃於鑊中翻攪尋覓,終不見有後世之人及化生等出入之者,乃至展轉重重尋覓亦終不見。」王言:「尊者!以此喻知,實無有人、無有後世亦無化生。」
迦葉再次对大王说:“不要再用比喻来证明没有人、没有来世也没有化生了吧?”大王回答:“我还有一个比喻可以证明这个道理。尊者,比如有人犯了极重的罪,近臣知道后立即向大王报告:‘现在有这个人犯了极重的罪。’大王知道后,就命令有关部门捉拿罪人并依法处理。执法部门接到命令,就将罪人绑起来,把他的双手放进锅中煮。然后又宣布命令说:‘等到他煮烂到看见骨头后,可以在锅中用杖子翻搅,仔细寻找来世的人和化生等进出的人。’执法部门按照大王的命令,等到煮烂时在锅中翻搅寻找,始终没有找到来世的人和化生等进出的人,即使反复寻找也始终没有找到。”大王说:“尊者,通过这个比喻可以知道,实际上没有人、没有来世也没有化生。”
於是迦葉告大王言:「大王!譬如有人,於眠睡時夢一殊勝園林,園中乃有種種樹木,花果茂盛池沼清潔,其人夢中甚可愛樂。大王!是彼園林為實有不?又復看翫及彼出入,為是實不?」王言:「不也。迦葉!如夢所見皆非真實。」迦葉報言:「亦如大王所執斷見,非為真實。大王!要須誠諦知實有人、有後世、有化生,乃至實有沙門婆羅門,具清淨天眼超越世間,見諸眾生死此生彼、端正醜陋,或得生天或墮地獄。斯是真實,不應更執如前斷見。」王言:「尊者!云何重重作如是說?如我之意,定知無人、無有後世亦無化生。」
于是迦葉对大王说:“大王!比如有人,在睡眠时梦见一个非常美丽的园林,园中有许多树木,花果繁盛,池塘清澈,那人在梦中感到非常愉快。大王!那个园林真的存在吗?还有,他游玩和进出园林,这些是真实的吗?”大王回答:“不,迦葉!如梦中所见都不是真实的。”迦葉回应说:“就像大王所坚持的断见,也不是真实的。大王!必须真诚地认识到确实有人、有来世、有化生,甚至确实有沙门和婆罗门,他们拥有清净的天眼,超越世间,看到众生死于此而生彼处,或美或丑,有的升天有的堕入地狱。这些都是真实的,不应再坚持之前的断见。”大王说:“尊者!为什么反复这样说?按我的想法,我确信没有人、没有来世也没有化生。”
復次迦葉報大王言:「復有何喻,可證無人、無有後世復無化生?」王言:「尊者!我復有喻以證斯理。譬如有人執行王事自違條格,近臣奏聞,王乃具知,令付法司鞫問情實。其罪既重宣令苦治,即使先割皮肉後斷筋脈、折骨挑髓,尋覓於人及化生者。法官奉命准法施行,如王所言不敢違越,一一次第於皮肉筋脈骨髓之內,尋覓於人及化生等,始終不見有人及化生等。尊者!以此喻知,實無有人亦無化生復無後世。」
迦葉又对大王说:“还有什么比喻,可以证明没有人、没有来世也没有化生吗?”大王回答:“尊者!我还有一个比喻来证明这个道理。比如有人处理王室事务违反了规定,近臣上报给国王,国��完全了解后,命令将他交给司法部门审问真相。他的罪行严重,国王下令严惩,先割他的皮肉,再断他的筋脉、折断他的骨头、挑出他的骨髓,寻找人和化生者。法官按照命令依法执行,不敢违背国王的话,逐一在皮肉、筋脉、骨髓中寻找人和化生者,始终找不到人和化生者。尊者!通过这个比喻,可以知道实际上没有人,也没有化生,更没有来世。”
迦葉告言:「大王!我念昔時,有一道人住於山中。時有商人,將多車乘載於財貨,近道人菴止宿而去。時彼道人乃於明旦觀彼宿處恐遺財物,果於是處見一童子,纔離乳哺未識東西,是眾商人之所遺墜。道人慈愍,恐彼童子飢渴所損,將歸菴中如親養育。而彼道人事火為行,常專其心添續柴薪未曾斷滅,以彼童子日來月往,漸漸長大年十五六。道人思惟:『童子長大,堪可委付。』一日道人以緣事故,當入城隍,暫拋菴所,即誡童子:『我有事緣要須暫出,菴中之火,如我每日添續柴薪,勿令斷滅。』言訖便行。
迦葉告诉大王:“大王!我记得过去,有一位修行者住在山中。那时有一群商人,用许多车辆装载货物,靠近修行者的庵棚住宿后离去。第二天清晨,修行者观察他们住宿的地方,担心他们遗留了财物,果然在那里发现了一个婴儿,刚刚断奶还不认识方向,是那些商人遗留下来的。修行者出于慈悲,担心婴儿因饥渴受损,将他带回庵中如同亲生般养育。修行者以供奉火神为修行,总是专心致志地添加柴火从未间断,随着那个婴儿一天天长大,渐渐长到了十五六岁。修行者思考:‘孩子长大了,可以托付了。’一天,修行者因某些事情需要进城,暂时离开庵棚,于是告诫孩子:‘我因有事需要暂时外出,庵中的火,像我每天添加柴火一样,不要让它熄灭。’说完就出发了。
道人既出,童子癡騃由貪戲翫,為貪戲故忘其事火,以無添續火遂斷滅。爾時,童子見火滅已,收拾柴薪積於爐內,發言祝曰:『汝火速出,若火不出,我當壞汝。』是彼童子苦切求哀,火終不出。火不出故,更發惡言:『火不出者亦當打汝。』是時童子求火不出,心即憂怖:『道人歸來,必當辱我。』住在一面思惟火事。道人事畢歸還菴中,見子默坐便知火滅,謂童子言:『汝貪放逸致火滅耶?』童子答言:『我暫忘失,火已滅矣。火滅之後積薪於爐,以善惡言祈火不出。』道人言曰:『汝甚癡騃!火若滅已,得火方然。未聞積薪於冷灰中有火自出,設汝爐中積無量薪作多方便,徒自疲勞無由得火。』大王!而此童子於火滅後灰中求火,亦如大王愚迷不迴,於死屍中搜求於人及化生者,妄執無人起於斷見。大王!應須知,實有人及有化生、有於後世。
修行者离开后,菩萨因沉迷于游戏而忘记了照看火堆,由于没有继续添加柴火,火最终熄灭了。那时,菩萨看到火熄灭后,收集木柴堆放在炉子里,并祈求说:“你火快出来,如果火不出来,我就要破坏你。”尽管菩萨苦苦哀求,火还是没出来。火没出来,菩萨又说恶言:“如果火不出来,我也要打你。”菩萨求火而不得,心中忧虑恐惧:“修行者回来,一定会责备我。”于是他坐在一旁思考火的事情。修行者事情办完后回到庵中,看到菩萨默默坐着,便知道火已经熄灭,对菩萨说:“你因为贪玩而让火熄灭了吗?”菩萨回答说:“我一时疏忽,火已经熄灭了。火熄灭后,我将柴火堆放在炉子里,用善恶之言祈求火,但火还是没出来。”修行者说:“你真是愚蠢!火如果已经熄灭,只有重新点火才能燃烧。没听说过在冷灰中堆放柴火火会自己出来,即使你在炉子里堆放无数的柴火,做很多努力,也只是徒劳,无法得到火。”大王!这个菩萨在火熄灭后的灰中寻找火,就像大王你一样愚昧不悟,在没有生命的死屍中寻找人和化生者,错误地坚持没有人死后复生的断见。大王!你必须知道,实际上有人和化生者,也有死后的世界。
王言:「尊者!莫如此言。我或從汝,言有後世,必為人議。何以故?今此都人便作是語:『王自昔來不信因果,常作是語,云無後世及無有人亦無化生。今日却隨迦葉所化。』」
国王说:“尊者!请不要这样说。如果我听从你的话,谈论有关后世的事,必定会被人们议论。为什么呢?因为现在这里的人们会这样说:‘国王从过去以来就不相信因果,常常说没有后世,也没有人和化生的存在。现在却反而被迦葉所影响。’”
迦葉復言:「大王!我念往昔有二商主,皆有財寶一國無過,後於一時相約為侶,同往他邦貨鬻求利。是二商主,各集商人以為伴侶,於是各各多裝車乘,排比鞍馬同日上路,行赴前程。去國既遙,艱嶮在近,一人商主素知此路前有艱嶮,告一商主言:『汝今知不?前路艱嶮無有人煙,商眾既多宜其預備。』二主議已,一主先行,意在少人所須易足,所有米麵飲食之用,乃至柴薪皆亦持去。前行之次,忽逢一人相迎而來,身大黑色兩目皆赤,頂髮稀踈衣服襤縷,駕一驢車其狀如鬼。商主問言:『仁者!前路還有飲食柴薪等不?』
迦葉接着说:“大王!我记得过去有两个商人,他们都有无数的财宝,在全国无人能比。后来在某个时刻,他们约定成为伙伴,一同前往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以求利益。这两位商人各自召集了商人作为同伴,于是各自准备了许多车辆,安排好马匹,同一天出发,踏上了旅程。离开国家后,路途遥远,困难在即,其中一个商人熟悉这条路,知道前方有困难,就告诉另一个商人:‘你知道吗?前方路途艰难,人烟稀少,我们商队人多,应该提前做好准备。’两位商人商议后,一个商人先行一步,打算在人少的地方容易满足所需,包括米面、饮食等物资,甚至柴火也都带上了。在前行的过程中,突然遇到一个人迎面走来,他身材高大,皮肤黝黑,双眼通红,头发稀疏,衣着破烂,驾着一辆驴车,看起来像个鬼。商主问道:‘仁者!前方还有饮食和柴火等物资吗?’”
彼人答言:『前路之中甚有飲食柴薪等物,皆悉無乏,汝之所載咸可棄之,免汝前行為重所滯。』是時商主聞此語已,謂商眾曰:『汝等人眾咸聞所言,前路之中飲食等物既不乏少,何用齎持分外之物困於車馬?』商主及伴皆非智人,便以所持棄之而去。行第一日至於日沒,唯有曠野不逢人煙,四顧杳然無所取給,飲食既乏悉受飢渴,忍苦終夜強復前進,於第二日又行至夜,但在曠野餘無所覩。商眾共議前所逢者,思其相貌定知是鬼:『我等無智便信彼言,妖妄惑人以致如是。』至第三日,人馬俱乏悉不能進,相顧無語待死而住。
那人回答说:“前方的路上有很多食物和柴火等物资,完全不会缺乏,你可以丢弃你所携带的,以免前行时因重负而受阻。”这时,商队首领听到这些话后,对商队的人说:“你们都听到了,前方的路上食物等物资并不缺少,何必携带额外的东西,让车马受累呢?”商队首领和他的同伴都不是智者,便丢弃了他们所带的东西离开了。他们走了第一天直到太阳落山,只见到一片荒野,没有遇到人烟,四处张望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获取的东西,食物缺乏,大家都遭受饥饿和口渴,忍受着痛苦度过了整个夜晚,勉强继续前行。到了第二天晚上,他们仍然只是在荒野中,没有看到其他任何东西。商队的人一起讨论之前遇到的那个人,回想他的外貌,确定他一定是鬼:“我们没有智慧,就相信了他的话,被他的妖言迷惑,才落到如此地步。”到了第三天,人和马都疲惫不堪,无法继续前进,相互对视无言,只能等待死亡。
彼一商主隔日而進,亦逢是人相迎而來,乃問言曰:『前路之中還有飲食所須物不?』彼人同前一一妄說:『飲食所須皆不乏少,何用所持重滯車馬?是物可棄汝宜知之。』後一商主智慧聰明,凡所施為必先思慮,素知此路有大曠野艱嶮之處,度其地里嶮難非遙,又察是人顏貌不常行李麁惡,或恐妖妄不可信之,與諸商人議論而進。至第三日,忽於路次見前商主及眾商人飢乏而住,顧問所以,果是亦逢醜惡之人妖妄所悞。商眾共議,即以所持飲食之分,均分相濟,令彼商眾同度艱嶮。大王!彼一商主,以愚癡故信彼妖妄,致於嶮路受大苦惱。大王!以愚癡故自執斷見,必於長夜受大苦惱。
另一位商队领袖隔日出发,也遇到了同样的人前来迎接,便问道:“前方的路上还有没有需要的食物和饮料?”那人像之前一样撒谎说:“食物和饮料都不缺,何必带着这些重负拖累车马呢?这些东西可以丢弃,你应该知道。”后来的商队领袖智慧聪明,做任何事之前都会深思熟虑,他早就知道这条路上有大片的荒野和险峻的地方,估计距离危险地带并不遥远,又观察到那人的外貌异常,行李简陋,恐怕是欺骗不可信,于是和商人们讨论后继续前行。到了第三天,他们在路上突然看到前面的商队领袖和商人们因饥饿而停下,询问原因,果然也是遇到了丑陋之人的欺骗。商人们共同商议,决定将自己携带的食物和饮料分出一部分,平均分配以帮助他们,使他们能够一同度过难关。大王!那一位商队领袖因为愚昧而相信了那些欺骗,导致在险峻的路上遭受了巨大的痛苦。大王!因为愚昧而坚持错误的观点,必将在漫长的黑夜中遭受巨大的痛苦。
爾時,大王聞此語已,告尊者言:「勿復引喻,我心不迴。所以者何?恐彼國人謂我無定,正句大王常作是語,實無有人及無化生亦無後世,今日翻為迦葉所化。是故我今不易前見。」
那时,大王听到这些话后,对尊者说:“不要再用比喻了,我的心意已决。为什么呢?我担心我的国民会认为我没有定力,正句大王总是说这样的话,实际上没有人及没有化生也没有来世,今天却反而被迦叶所影响。因此,我现在不会改变我之前的看法。”
爾時,迦葉又告王言:「昔有二人薄有財賄,結伴經營,錢物雖殊有利相報。結契已定擇日方行,不日之間便達他國。彼地多麻價賤可販,二人議畢出錢收買,如法裝結擔負而行,言到他邦有利即貨。前至別國,見兜羅綿得利倍多,可以迴麻作兜羅綿。一人有智,尋易其麻買兜羅綿。一人無智謂同伴言:『我不易麻為兜羅綿。何以故?以此麻擔用功裝結遠負而至,是故我實不能易也。』二人即日各負貨物,相次前進又至一國。彼國多絲復倍綿利,彼有智者便貨其綿再易為絲。一無智者又說前言:『不能易麻更求絲利。』
那时,迦叶又对大王说:“过去有两个人,他们拥有少量的财物,结伴经商。虽然他们的钱财不同,但都从对方那里获得利益。他们约定好之后选择了出发的日子,不久就到达了另一个国家。那个地方的麻价格低廉,适合购买,两人商议完毕后,拿出钱财购买麻,按照规矩打包好,然后继续前行,计划到达另一个国家后出售以获得利润。他们到达另一个国家后,发现兜罗绵的利润是麻的好几倍,可以用麻换取兜罗绵。其中一人有智慧,立刻用麻换取了兜罗绵。而另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对同伴说:‘我不会用麻换取兜罗绵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些麻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打包好,长途跋涉才带到这里,所以我实在不能换。’两人当天各自带着货物,继续前进,又到了另一个国家。那个国家盛产丝绸,利润是绵的好几倍,那个有智慧的人就卖掉绵,再次换取丝绸。而那个没有智慧的人又重复之前的话:‘我不能用麻换取丝绸以获得更多利润。’”
二人持貨再復前行,至一國中疋帛至賤,比於絲利倍數轉多。其有智者見利倍多,便易其絲為於疋帛。一無智者由惜其麻,自遠持來不肯迴易。二人負貨又復前行,至一國中唯有坑冶,疋帛甚貴銀價至微,易帛為銀有百倍利。一有智者,賣帛買銀期利百倍。時無智者,由謂此麻未得厚價惜而不易。彼一智者又聞人言:『某國出金,絕無有銀。』即呼伴云可往彼國。不經時序達彼國中,時有智者便易其銀還買黃金,買得金已看翫歡喜,私自計云:『我昔離家錢物至寡,初始買麻已忻厚利,不期至此獲得黃金,世之貴重不過於此,將至家鄉足以致富。』
两个人携带货物继续前行,来到一个国家,那里的丝绸非常便宜,与他们手中的丝相比,利润翻倍。其中一位智者看到利润翻倍,便用手中的丝换取了丝绸。另一位不明智的人因为舍不得自己的麻,从远方带来却不肯交换。两人又继续携带货物前行,来到另一个国家,那里只有矿场,丝绸非常贵重而银价却很低,用丝绸换银可以获得百倍的利润。那位有智慧的人卖掉丝绸买银,期待获得百倍的利润。而那位不明智的人,因为认为这些麻还没有得到高价,所以舍不得交换。那位智者又听人说:“某个国家出产金子,没有银子。”于是叫上同伴说可以前往那个国家。不久他们到达那个国家,那位智者便用银子换取黄金,买到金子后欣赏着,心中暗自高兴:“我当初离家时钱财很少,最初买麻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利润,没想到能到这里获得黄金,世上没有比这更贵重的了,带回家乡足以致富。”
即呼伴言:『歲月只賒,可共還國。』隨其所得,濟彼尊親。時負麻人謂同伴言:『我本買麻比望厚利,及其至此利轉輕微,君今欲迴豈敢相滯?亦且擔負相逐而歸,或遇價高隨處貨賣。』議畢已擇日舊路而歸。去國匪遙宗親得信,家人共出郊外相迎,忻喜非常各還所止。獲金之家,父母妻兒問得何利?家主報言:『得金可富,乃至宗親亦可給濟。』彼負麻者家人亦問,自爾經營當獲何利?是人報言:『唯得此麻,更無別物。』家人聞已苦惱其心,謂彼人言:『似汝經營,我等宗親不免貧賤。』大王!彼負麻人執性愚迷,雖覩真金不肯迴易,致令親屬苦惱長時。亦如大王!不自覺知執於斷見,長夜受苦後悔難追。
他随即呼唤同伴说:“岁月已久,我们可以一起回国了。”根据他们各自所得,去帮助那些尊贵的亲人。那时,背着麻袋的人对同伴说:“我原本买麻是为了期待丰厚的利润,但到了这里,利润却变得微不足道,你现在想要回去,我怎敢耽搁?我们也一起背着麻袋回去,或许遇到高价就地出售。”讨论结束后,他们选择了一个日子,沿着旧路返回。离国不远,宗亲们得知消息,家人一起出城外迎接,非常高兴,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。获得金子的家庭,父母妻子询问得到了什么利润?家主回答说:“得到金子可以致富,甚至宗亲也可以得到帮助。”那些背着麻袋的人的家人也问,自己经营应该得到什么利润?这人回答说:“只得到了这些麻,没有其他东西。”家人听后心中苦恼,对那人说:“像你这样经营,我们宗亲不免要贫穷低贱。”大王!那些背着麻袋的人固执愚昧,即使看到真金也不肯交换,导致亲属长期苦恼。也像大王一样!不自觉地坚持断见,长期受苦,后悔难以追回。
王聞此語告尊者言:「我意不迴,蓋有所以。緣此國人熟知我見,若迴所執國人相議:『正句大王常言,無人、無有後世亦無化生。今日翻為迦葉所化。』我定不能受斯恥也。」
迦葉報言:「大王!我念往昔有不律人,畜養群猪求利為活。忽往他處,覩糞穢多,收拾負之,欲將歸家以飼群豢,不期中路值雨淋漓,穢污滿身心便追悔。大王!彼不律人眾所輕賤,以污身故尚解迴心。王處尊位翻顧浮言,專執其心不捨斷見。」
爾時,迦葉復言:「大王!我前種種巧說譬喻,欲令大王捨於斷見,知有後世及信三寶。大王妄執強對於我,今復為王更說譬喻。汝若信者,諦聽諦受,善思念之。」王言:「尊者!願為我說。」
爾時,迦葉告大王言:「我念往昔有猪,名曰大腹。時彼大腹,引以群猪入深山野,於山野中忽逢師子。師子見猪告而言曰:『我是獸王,汝速避路。』大腹報言:『令我避路,事當不可;要我鬪者,必不相違。且止須臾,待我被甲。』時師子言:『汝何上族?是何名字?敢能如是索我相鬪?所要被甲,今隨汝意。』時彼大腹,往穢坑中徧塗其身,還師子前言與汝鬪。是時師子報大腹言:『我是眾獸中王,常以麞鹿等獸而為食噉,或劣弱者尚棄不食,況汝不淨穢污之身;若與汝鬪,實染污我。』爾時,師子即為大腹,宣說偈言:
「『汝本不淨身, 今復加臭穢,
汝意求鬪者, 我即墮於汝。』」
迦葉尊者報大王言:「王之所見,由如彼猪與師子鬪,我如師子先墮於汝。」
時正句王聞尊者迦葉說是語已,深心慚悔,謂迦葉言:「尊者!我從初聞日月喻時早已信伏,但為欲聞尊者智慧辯才,故以是言激引宣說。唯願尊者!察我誠心,知我信伏,誓願歸依迦葉尊者。」迦葉報言:「勿歸依我,我歸依處謂佛法僧,汝當歸依。」王復告言:「依尊者教歸佛法僧,受近事戒,從今已去,誓不殺、不盜、不婬、不妄,復不飲酒,終於身命持佛淨戒。」
爾時,大王受化導已,誠心向佛受三自歸,永奉五戒,與婆羅門長者等,歡喜踊躍禮拜而退。
大正句王經卷下
  • 分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