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相猗致經

後漢 安世高譯1卷CBETA T0036少于一千字 10 min 白话文由 GPT-4 翻译
佛說本相猗致經
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
聞如是:
我听到这样的事情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佛便告比丘:「本有愛不見不了,今見有從有愛,設是本有愛無有今為有,今見分明。從是本因緣,令致有愛,有愛,比丘!從致有本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從有愛致本?謂為癡。
曾经有一次,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。佛陀对比丘们说:“原本有的爱是看不见、无法了解的,现在看到的是从有爱中产生的。假设原本有的爱现在不存在,现在看到的就很明显。这是因为原本的因缘,导致了有爱,有了爱,比丘们!从有爱中产生的原本,不是没有原本。那么,比丘们!从有爱中产生的原本是什么呢?那就是痴。”
「癡亦,比丘!有從致本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癡有本從致?謂為五蓋。
愚痴,比丘们!它是有源头的,不是无源无本的。那么,比丘们!愚痴是从何处产生的呢?就是从五蓋产生的。
「五蓋,比丘!亦從有本致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五蓋從有致?謂為三惡行。
"比丘们,五蓋是有根源的,不是无源无基的。那么,比丘们,五蓋是如何有源头的呢?这就是指三种恶行。"
「三惡行,比丘!亦有本從致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三惡行本從致?謂為不攝根。
"比丘们,三种恶行都有其根源,不是无源无因的。那么,比丘们,什么是三种恶行的根源呢?那就是不约束自己的行为。"
「不攝根,比丘!亦有本從致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不攝根從致?謂非本念故。
“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感官,比丘!也有可能因此产生烦恼,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。那么,比丘!什么情况下会因为不控制感官而产生烦恼呢?那就是因为没有专注的心。”
「非本念,比丘!亦有本從致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非本念從致?謂不信故。
“并非所有的想法,比丘们,都是源于自身,也有一些想法是由外在因素引发的,并不是说所有的想法都是无源的。那么,比丘们,什么样的想法是由外在因素引发的呢?那就是由于缺乏信念。”
「不信,比丘!亦有本從致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不信本從致?謂惡非法聞故。
“不要怀疑,比丘们!也有因果关系的存在,不是没有因果关系。什么是因果关系的存在呢,比丘们?就是因为听到了不好的、不合法的事情。”
「非法聞,比丘!亦有本從致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非法聞本從致?謂非賢者人事。
"比丘们,那些不合法的听闻,也有其来源,并非无源无基。那么,比丘们,什么是不合法的听闻的来源呢?那就是不贤者的行为。"
「非賢者亦有本從致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非賢者從致?謂非賢者人共會樂。
"并不是只有贤者才有本源,不是没有本源的。那么,比丘,什么是非贤者的本源呢?就是指非贤者共同的欢乐。"
「如是,比丘,已不賢者聚會滿,令不賢者事滿;已不賢者事滿,令非法滿;已非法滿,令不信滿;已不信滿,令非本念滿;已非本念滿,令不攝根滿;已不攝根滿,令三惡行犯法滿;已三惡行犯法滿,令五蓋滿;已五蓋滿,令癡滿;已癡滿,令有世間愛滿。如是愛樂滿,稍轉稍轉猗增有。
就是这样,比丘们,当一个地方充满了不贤的人,就会滋生更多的不贤行为;当不贤行为满溢,就会导致违法的事情增多;当违法的事情增多,就会使人们的信仰动摇;当信仰动摇,就会使人们迷失本心;当人们迷失本心,就会使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;当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,就会导致三种恶行的增多;当三种恶行增多,就会使五种烦恼充满;当五种烦恼充满,就会使愚痴充满;当愚痴充满,就会使对世间的贪爱充满。如此,贪爱充满,一步步地,会使痛苦增加。
「度世智慧解脫亦有本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度世智慧解脫本?謂七覺意為本。
"度世智慧解脫"也有其根源,并非无源无基。那么,什么是"度世智慧解脫"的根源呢?就是指七觉意。
「七覺意從有本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七覺意從有本?謂為四意止。
"七觉意是有根源的,不是无根源的。什么是七觉意的根源呢?就是指四意止。"
「四意止從有本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四意止從有本?謂三清淨行。
「三清淨,比丘!亦有本從行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三清淨有本?謂為守攝根。
「守攝根亦有本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守攝根有本?謂為本念故。
「本念,比丘!亦有本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本念本?謂為信本。
「信本,比丘!亦有本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,比丘!信本有本?謂聞法經本。
「聞法經亦有本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聞法經本?謂事賢者本。
「事賢者亦有本,不為無有本。何等為事賢者有本?謂賢者聚本。
「如是,比丘!聚賢者能得事賢者;已事賢者,便聞法言;已聞法言,便致信本;已致信本,便得念本;已得念本,便攝守根;已攝守根,便得三清淨;已有三清淨,便得四意止;已得四意止本,便有七覺意;已有七覺意,便有無為解脫得度世。如是解脫度世,轉轉本,令得度世。」
佛說如是,弟子受行。
佛說本相猗致經
  • 分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