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諦經

後漢 安世高譯1卷CBETA T0032少于一万字 46 min 白话文由 GPT-4 翻译
佛說四諦經
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
聞如是:
我听到这样的事情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是時,佛告諸比丘:「比丘!」應:「唯然。」比丘便從佛聞。佛便說是:「比丘!真正法說,為是四諦。具思惟見、開了分別發見。若所有比丘過世時,從如來無所著正覺是,亦從是正說,為是四諦。具思惟見、開了分別發見。從是四諦,若所有比丘從後世來者,從如來無所著正覺是,為從是正法,真為賢者四諦。具如上說。今有比丘見在,如來無所著正覺是,亦從是正諦,說如是四諦,具思惟見、開了分別發見。」
有一次,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。那时,佛陀对众比丘说:“比丘们!”比丘们回答:“是的。”比丘们就从佛陀那里听教诲。佛陀就开始讲解:“比丘们!真正的法就是这四个真理。要深思熟虑,开启智慧,发现真理。如果有比丘在过去的世界里,从如来无所依托的正觉中,也是从这四个真理中得到启示。要深思熟虑,开启智慧,发现真理。从这四个真理中,如果有比丘在未来的世界里,从如来无所依托的正觉中,也是从这四个真理中得到启示。这就是真正的贤者的四个真理。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。现在有比丘在这里,从如来无所依托的正觉中,也是从这四个真理中得到启示。要深思熟虑,开启智慧,发现真理。”
佛復告比丘舍利曰:「比丘!慧、疾慧、走慧、利慧、方慧、深徹慧、惡慧,不厭能見慧、珍寶慧隨。比丘舍利曰能,比丘舍利曰所,是賢者四諦,平說具能。舍利曰比丘為奇人,具說思惟,能見能開,能了能分,別發能見,今多少隨道法。是舍利曰比丘,最無有過,從邪能還。舍利曰比丘能令隨道,目揵連比丘能令竟道;舍利曰比丘如母生,目揵連比丘如母供養。當目揵連比丘如是覺者,舍利曰、目揵連,當可事、當為供、當可往問。舍利曰比丘、目揵連比丘,為同學者致樂念,令無有他。」
佛陀再次对比丘舍利说:“比丘!智慧、敏锐的智慧、迅速的智慧、利用的智慧、方正的智慧、深入透彻的智慧、独特的智慧,不厌其烦的能见智慧、珍贵的智慧等。比丘舍利说能,比丘舍利说所,这是贤者的四谛,平等地讲述一切。舍利说比丘是特殊的人,详细地讲述思考,能看见能开启,能理解能分辨,特别发出能见,现在多少随着道法。这个舍利说的比丘,最没有过错,能从邪路回归。舍利说的比丘能使人随道,目揵连的比丘能使人走完道路;舍利说的比丘如同母亲生育,目揵连的比丘如同母亲养育。当目揵连的比丘如此觉悟,舍利说、目揵连,应该尊敬、应该供养、应该去问询。舍利说的比丘、目揵连的比丘,为同学者带来快乐,使他们没有他念。”
佛已說如是,從坐起,入寺室,頃思惟在。時賢者舍利曰比丘,為利故、令佛在世間故,今為說是四諦:「何等為四?一為苦,二為習,三為盡,四為道,四諦受行令滅苦。何等為,賢者!苦諦?從生苦,從老苦,為病苦,為死苦,不哀相逢、苦離哀苦、所求不得是亦苦、倉卒五種苦生。賢者!苦生為何等?若是人彼彼人種,從生增生,以隨以有欲成,五陰已生,命根已得,是名為生。生,賢者!苦。何因緣生苦?為生者人令身有故更苦,從更復更,從痛復痛,令意更苦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身意更苦。從更復更,知受復受,令身待受惱。從更復更,覺受復受,意念熱惱。從更復更,知受復受,令身意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苦復苦,身熱疲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意熱惱疲令熱憂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身意惱熱疲。從念熱惱,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生,賢者!苦上說苦,是故說從是有老。
佛陀讲完这些之后,从座位上站起来,进入了寺庙的房间,静静地思考。那时,贤者舍利对比丘们说,为了利益众生,让佛陀的教诲在世间流传,现在我要讲解四圣谛:「四圣谛是什么?第一是苦,第二是集,第三是灭,第四是道,实践四圣谛可以消除痛苦。那么,贤者们!什么是苦谛?生老病死都是苦,与所爱的人分离是苦,与所恨的人相遇是苦,得不到所求也是苦,五蕴的突然出现也是苦。贤者们!苦从何而生?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欲望,这种欲望会随着生命的增长而增长,五蕴就会随之产生,生命就会得到延续,这就叫做生。生,贤者们!就是苦。苦是由什么因素产生的?因为生命的存在,身体会产生更多的痛苦,痛苦会一次又一次地增加,从而使心灵产生更多的痛苦。痛苦会一次又一次地增加,从而使身体和心灵产生更多的痛苦。痛苦会一次又一次地增加,使身体和心灵都处于痛苦之中。痛苦会一次又一次地增加,使身体和心灵都处于痛苦之中。痛苦会一次又一次地增加,使身体和心灵都处于痛苦之中。痛苦会一次又一次地增加,使身体和心灵都处于痛苦之中。痛苦会一次又一次地增加,使身体和心灵都处于痛苦之中。痛苦会一次又一次地增加,使身体和心灵都处于痛苦之中。痛苦会一次又一次地增加,使身体和心灵都处于痛苦之中。痛苦会一次又一次地增加,使身体和心灵都处于痛苦之中。因此,贤者们!我在上面讲述了苦的来源,所以我说,从生就有老。
「賢者!苦老為何等?所各各疲疲人,其為是老,皺白力動以老,僂拄杖、鬢髮墮、黑子生、根已熟、身欲壞、色已轉、老已壽,是名為老。老,賢者!苦。
贤者,什么是老年的痛苦?当人们逐渐衰老,他们会感到疲惫,皮肤起皱,头发变白,行动需要依靠拐杖,头发逐渐脱落,眼睛的瞳孔颜色也会发生变化,身体机能衰退,身体逐渐走向衰坏,肤色也会发生变化,这些都是衰老的表现。老年,贤者,是一种痛苦。
何因緣說老苦?以人老身更苦,從更復更,行受復受,意念更苦。從更復更,作受復作受,身意亦苦。從更復更,行受復受,身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意念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身意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身熱疲憂惱。從更相更,從受相受,意念熱惱疲惱憂。從更相更,從受相受,身意念熱疲憂惱。從更相更,從受復受,是故,賢者!說老苦。上說苦,為是故說。
为什么说老年是痛苦的?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体会感到更多的痛苦,不断经历更多的变化,行动和感受也会随之变得更加困难。思维也会因为不断的变化而感到痛苦。身体和心理都会因为不断的变化而感到烦恼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身体和心理会感到疲惫和忧虑。因此,贤者,我们说老年是痛苦的。之前提到的痛苦,正是因为这个原因。
「病,賢者!苦。病為何等?有頭病、有腹病、有耳病、有鼻病、有口病、有脣病、有舌病、有咽喉病、有噦病、有變病、有下病、有熱病、有淋瀝病、有顛病、有咽癅病、有尋尋病、有骨節病、有皮病、有肪病、有血熱病、有痰病,是亦餘若干,皆從猗生,不得離是,皆在著身。病,賢者!苦。何因緣病苦?人受故令身更苦,從更復更從受復受,意念苦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并身意念更苦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身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意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身意念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身熱疲憂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意熱疲憂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身意念熱疲憂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所說病,賢者!苦。是故說,亦從是因緣有。
疾病,智者们,是痛苦的。什么是疾病呢?有头痛、腹痛、耳病、鼻病、口病、唇病、舌病、喉咙病、呕吐病、变态病、下身病、发热病、尿频病、疯病、喉咙肿病、疼痛病、骨关节病、皮肤病、肥胖病、血热病、痰病,还有其他许多种,都是由于身体的不适而产生的,无法离开这个身体,都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中。疾病,智者们,是痛苦的。疾病之所以痛苦,是因为人们因为疾病而使身体更加痛苦,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痛苦,心灵也感到痛苦。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痛苦,身体和心灵都变得更加痛苦。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痛苦,身体变得热乎乎的,烦躁不安。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痛苦,使心灵变得热乎乎的,烦躁不安。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痛苦,身体和心灵都变得热乎乎的,烦躁不安。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痛苦,身体变得热乎乎的,疲惫不堪,烦躁不安。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痛苦,使心灵变得热乎乎的,疲惫不堪,烦躁不安。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痛苦,身体和心灵都变得热乎乎的,疲惫不堪,烦躁不安。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痛苦,这就是我所说的疾病,智者们,是痛苦的。因此,我说,这些痛苦都是由于这些原因而产生的。
「死,賢者!苦。死為何等?所為人有,所為人有在生死,處處為捨身廢壞滅,不復見命,已盡五陰、已捨命根、已滅死時,是名為死。賢者!苦,何因緣死苦?死者人為身更苦,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意念更苦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身意念更苦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身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意念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身意熱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身熱疲悔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身意念熱疲悔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。死,賢者!苦,為是因緣說,亦從是因緣有說。
“死亡,智者们!是痛苦的。死亡是什么呢?就是人的存在,人在生死中,无处不在的是身体的废弃、破坏和消亡,生命不再存在,五蕴已经耗尽,生命的根源已经舍弃,死亡的时刻已经消灭,这就是所谓的死亡。智者们!痛苦,死亡的痛苦是由于什么原因呢?死亡使人的身体更加痛苦,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的承受,使思想更加痛苦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的承受,使身体和思想更加痛苦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的承受,使身体热度增加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的承受,使思想热度增加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的承受,使身体和思想的热度增加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的承受,使身体疲惫和烦恼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的承受,使身体和思想疲惫和烦恼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的承受。死亡,智者们!是痛苦的,这就是我所说的原因,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有我所说的。”
「不相哀相逢會,賢者!苦。不相哀相逢會,為何等有?賢者!人六自入,不哀不可,是從是相逢會。有是一壞相,離本相聚會、共事相離,是為苦。如是外亦爾,識亦爾,思亦爾,痛亦爾,思想亦爾,念為亦爾,愛亦爾,六行亦爾。有,賢者!人為六種持不哀。何等六種?若地種,若水種、火種、風種、空種、識種。是一會相,有合聚,共會共事,是為苦。不相哀會,賢者!苦。何因緣不相哀會,賢者!苦?不相哀共事會,賢者!人令身更苦,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意更苦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身意念更苦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身意念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身熱疲苦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意念熱疲苦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令身意念熱疲苦惱。從更復更,從受復受,不相哀相逢會,賢者!苦。是故所說亦從是,故從是說。
"不同情的相遇是痛苦的,贤者!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遇呢?贤者!人们从六个方面自我介入,不同情是不可能的,这就是相遇的来源。有一种破碎的状态,离开原本的聚集,共同的事物分离,这就是痛苦。外在的情况也是如此,认知也是如此,思考也是如此,痛苦也是如此,思想也是如此,记忆也是如此,爱也是如此,六个行为也是如此。贤者!人们对六种事物持有不同情的态度。这六种事物是什么呢?分别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认知。这是一种相遇,有合并,共同的事物共同存在,这就是痛苦。不同情的相遇,贤者!是痛苦的。为什么不同情的相遇会带来痛苦呢,贤者!不同情的共同事物相遇,贤者!使人的身体更加痛苦,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,使心灵更加痛苦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,使身体和心灵的记忆更加痛苦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,使身体和心灵的记忆变得热烈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,使身体变得疲惫、痛苦和烦恼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,使心灵的记忆变得疲惫、痛苦和烦恼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,使身体和心灵的记忆变得疲惫、痛苦和烦恼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,不同情的相遇,贤者!是痛苦的。因此,我所说的也是从这里来的,所以我从这里说出来。
「哀相別離,賢者!苦。哀別離為何等?有是,賢者!人為所,自所入哀,令從是相別離亡,相別相離、不相俱,不會、不共居、不相逢、不更,是為苦。如是自外亦爾,識亦爾,更愛亦爾,痛亦爾,念為亦爾,愛亦爾,六持亦爾。有,賢者!人為哀六持,地持、水持、火持、風持、空持、識持,令從是相別離亡,相別相離、不會、遠離、不共居、不相會、不共更,是為苦。是離,哀賢者!苦,為是故說,亦從是因緣說。
"离别是痛苦的,明智的人!离别的痛苦是什么样的呢?有这样一种情况,明智的人!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悲伤,这种原因使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分离出去,相互分离、不再相伴、不再相聚、不再相遇、不再交流,这就是痛苦。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,也存在于人与外界的认知、人与爱情、人与痛苦、人与记忆、人与爱好、人与六种感官的关系中。有这样一种情况,明智的人!人们因为六种感官——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认知——而感到悲伤,这些感官使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分离出去,相互分离、不再相聚、远离、不再共同生活、不再相遇、不再交流,这就是痛苦。这种离别,明智的人!是痛苦的,因此我说,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我才这样说。"
「若求不得是亦苦,是故復說。世間法,賢者!為人,若意生栽為莫生,是亦可舍。老法,賢者!為人,如是欲生為栽莫老,是意不舍。病法,賢者!人,病已受為是欲生,令我莫有,苦是欲舍。死法者,賢者,人已應受死,有是欲生,令我莫死,得不從是舍。有,賢者!人,已生痛,不可、不貪、意不用,為是欲生令是所生,痛不可貪、意不用,令是為可、令是為欲、令是為意不得,從欲斷。有,賢者!人為求思想,亦念不可、不用意,不可有是意生,令是意生者,思想求不用、不可意、不可為欲是意,用可可意,為令我是意當用、當可不得,從是得斷。有是,賢者!人,有更用可可意,設有是意生所,是更已生用可可意,令是常不離,是欲不當斷。設有,賢者!人,生是思想,念愛可意欲,得為是欲生,令是思想念生欲可意欲,得令是常堅勿相離,令是願莫斷。所求不得是亦苦,是故說亦從是因緣故說。
如果你追求的东西得不到,这也是一种痛苦,所以我再次强调。世间的法则,聪明的人!对于人来说,如果你希望生命不要出现,那么这种想法也可以放弃。老去的法则,聪明的人!对于人来说,如果你希望生命不要老去,那么这种想法也不应该放弃。疾病的法则,聪明的人!对于人来说,一旦生病,你希望我没有病痛,这种痛苦你希望放弃。死亡的法则,聪明的人,人应该接受死亡,有这种想法,希望我不要死,不能因此而放弃。有的,聪明的人!人,已经生痛,不可贪、不应用,为了这种想法,让这种痛苦不可贪、不应用,让这种痛苦可以、让这种痛苦成为欲望、让这种痛苦成为不可得,从欲望中断绝。有的,聪明的人!人为了追求思考,也记住不可、不应用的意识,不应有这种意识,让这种意识生出,思考追求不应用、不可意识、不可为欲望的意识,用可以的意识,为了让我这种意识应用、应该不可得,从这里得到断绝。有的,聪明的人!人,有更多的可以用的意识,如果有这种意识生出,这更多的已经生出的可以用的意识,让这种意识永远不离开,这种欲望不应该断绝。如果有的,聪明的人!人,生出这种思考,记住爱可以的意识欲望,得为这种欲望生出,让这种思考记住生出欲望可以的意识欲望,得让这种永远坚定不相离,让这种愿望不断绝。所追求的得不到也是一种痛苦,所以我说这是因为这种因果关系而说的。
「本為五陰苦,是故復說,令從是法。是法非常,厄病為壞,疾、敗、老、不堅、不信,欲、轉、離,為是故本五陰苦。過世,賢者!同是苦諦,未來世,賢者!亦是苦諦,現在世,賢者!亦是苦諦,是無有異,不倒不惑。如有諦如,是如應賢者諦賢者諦。賢者!是諦知見解得應,如是諦覺,是故名為賢者諦。
这些都是因为五蕴的痛苦,所以我再次讲述,让你们从这个法则中学习。这个法则并不常见,被疾病和困难所破坏,疾病、失败、老年、不坚定、不信任,欲望、转变、离开,都是因为这五蕴的痛苦。过去的世界,智者!也是这个痛苦的真理,未来的世界,智者!也是这个痛苦的真理,现在的世界,智者!也是这个痛苦的真理,这是没有区别的,不会倒退也不会迷惑。如果有真理,这就是应该被智者认识的真理。智者!这个真理应该被知道、看见、理解和得到,这就是真正的觉悟,所以被称为智者的真理。
「何等為,賢者!苦習賢者諦?或人,賢者!六自,入身相愛,彼所愛著近往,是為習。如自身,外身亦爾,識更知行哀。有,賢者!人為六持愛:一為地、二為水、三為火、四為風、五為空、六為識。彼所愛著,相近往發,是為習。如是何應?若人在兒子,亦妻、從使御者、田地舍宅、坐肆臥具,便息為愛,著近更發往求,當知是愛習為苦習賢者諦。過世,賢者!時亦是愛習為苦習賢者習,未來世時亦是愛習為苦習賢者習,今現世時亦是愛習為苦習賢者習。如是不異,如有不倒不惑,真諦正如。有,賢者!諦,為賢者諦,更見解得,相應如有覺。是故,苦習名為賢者諦。
"什么是贤者的苦行真理呢?有些人,贤者,对自己的六个感官产生了依恋,他们对所依恋的东西产生了执着,这就是苦行。就像对自己的身体,对他人的身体也是如此,他们更加了解并行动起来。有些人,贤者,对六个元素产生了依恋:第一个是地,第二个是水,第三个是火,第四个是风,第五个是空,第六个是意识。他们对所依恋的东西产生了执着,这就是苦行。那么应该怎么做呢?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孩子,他的妻子,他的仆人,他的田地,他的房子,他的床铺产生了依恋,他就会停下来,对这些东西产生了执着,这就是苦行。你应该知道,这种依恋就是贤者的苦行真理。过去的世界,贤者,这种依恋就是贤者的苦行真理,未来的世界,这种依恋也是贤者的苦行真理,现在的世界,这种依恋也是贤者的苦行真理。这是不变的,如果你不迷惑,不倒转,这就是真理。有些人,贤者,看到了这个真理,他们得到了解脱,他们有了觉悟。因此,苦行被称为贤者的真理。
「何等為,賢者!苦盡賢者諦?有,賢者!為人六自身中種入,為不受,得從是解,不共更,已斷、已捨、相離、已盡、不復望、已滅、寂然,是苦滅。如是內身,外亦爾,識相近,更思想,念行望,愛亦爾。有,賢者!人六持不愛:一地、二水、三火、四風、五空、六識。從是得解,不共更,已斷、已捨、已棄、已異、不用、寂然,是為苦盡。是亦為何等?若人無有愛著,在兒、在家、在使、在御、田地舍宅、居肆臥具、賣買利息,無有愛著,不相近、意生發求,無有是,當知是愛盡為苦盡賢者諦。過世,賢者!時是亦愛盡為苦盡賢者諦,未來世亦爾,今現在世時亦是愛盡為苦盡賢者諦。如是不異,如有不惑不倒,真諦是如有,是故苦已盡名為賢者諦。
「何等為,賢者!苦盡受行賢者諦?有是,賢者!八種道:一直見、二直治、三直語、四直行、五直業、六直方便、七直念、八直定。
「何等為,賢者!直見?若,賢者!道德弟子為苦念苦,為習念習,為盡念盡,為道念道,得分別觀,能得法觀,能受想,能觀想,能可想,能受行,是名為直見。亦觀持宿,亦念道德,蚤行見行悔受止、無為、念寂然、止從不著、如得脫、意分別、觀行相、行意在法、觀相不離相會受,是名為正直見,是名為道德諦。
「何等為,賢者!正直治?若,賢者!道德弟子,苦為苦念,習為習念,盡為盡念,道為道念,若行隨投念復念,是名為直治。亦觀宿命持,亦所學行相念、從行觀悔、無為、寂然受、止從無所著、得脫意、觀止、所求所投念行隨行,是名為直治,是名為道德諦。
「何等為,賢者!正直語?同,賢者!道德弟子!為從苦念苦,為從習念習,為從盡念盡,為從道念道,止四口犯、有餘口惡行,從是得止離。止、相離、攝守、不可作,不作從受罪,無有罪,已止,是為直語。亦復為持宿觀,已入行行念道、從行悔意止、無為、度世、寂然、可意、止、無所著,如得解脫意分別觀,除四口惡行,離、止、相離、攝守、不可作、不作從受罪、無有罪、已止,是名為直語,是名為道德諦。
「何等為,賢者!正直行?念為,賢者!道德弟子,從苦為念苦,從習為念習,從盡為念盡,從道為念道,除身三惡行亦餘身惡行,從是止、離、攝守、不可作、不作從受罪、無有罪、已止,是名為直行。亦持觀宿命,亦從道德行,念世間行見悔,止、無為、度世見、寂然止、從無為度世、不著、如得脫意得觀,除身三惡行亦除身惡行,離、止、相離、攝守、不可作、從受罪無有、罪已止,是名為正直行,是名為道德諦。
「何等為,賢者!正直業?若,賢者!道德弟子,苦從苦念,苦習從習念,習盡從盡念,盡道從道行得念,所不應求、所不可行,若干畜生業,從邪行欲自活,是名為邪業。亦持宿命行觀,從行得道,念世間行觀悔,止、度世、無為觀、寂然、止得度世、不著、如得脫意從得觀,不應求不求,若干畜生業行自活命,離、止、相離、攝守、不可作、從受罪無有、罪已止,是名為正直業,是名為道德諦。
「何等為,賢者!正直方便?賢者!道德弟子,苦為念苦,習為念習,盡為念盡,道為念道,所精進、所方便、所出、所住止、所能、所敷、所喜,不毀不滅念正止,是名為正直方便。亦有持宿命觀,亦從得行念,從世間行見悔,止見、度世、無為、寂然、止從、不著、已得道觀解脫意,所精進、所方便、所出、所住止、所敷、所喜、不毀滅念正攝止,是名為正直方便,是名為道德諦。
「何等為,賢者!直正念?若,賢者!道德弟子,苦為念苦,習為念習,盡為念盡,道為念道,相念從念,念念不忘,少言、念不離,是名為正直念。亦觀持宿命,亦從得道行,念世間行不可悔,攝、止、度世、無為、寂然、止見、一德、無所著、如解脫意觀念想念,從念念、念不忘、少言、念不離,是名為直正念,是名為道德諦。
「何等為,賢者!直正定?若,賢者!道德弟子,苦為念苦,習為念習,盡為念盡,道為念道,意止故不動不走,已攝止故意念在一,是名為直正定。亦觀持宿命,亦從得解意念,見世間行悔,攝、止、度世、無為、見可如、得無所著、從解脫因緣意向觀所意止,正安一、不惑、不走、攝止、念定在二念,是名為正直定,是名為道德諦。過世,賢者!亦是苦盡受賢者諦,後世未來時亦從是受行賢者諦,今現世時亦從是受行滅苦賢者諦,如是不異,如有不失不惑,真諦如本如有德道德諦,賢者!是諦更見得應解脫,是故為苦盡。從是行名為道德諦。從後斂說,苦、苦習、盡亦見道,佛所說行無有量。
舍利曰說如是,比丘受行。
持宿命觀(《大安般》云「信本因緣」,知從宿命有,名直見。)(《義決》云「知前事」,如後事是也)
佛說四諦經
  • 分卷